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ID:20023096

大小:8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_第1页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_第2页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_第3页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_第4页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曾彬1王万2(通讯作者)(1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绵阳621000;2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饮片质量规范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木文通过整理分析有关当归炮制的历代文献,总结历史炮制方法,为当归饮片炮制规范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关键词】当归炮制历史沿革【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314-02当归始载于《祌农木草经》,谓之“当归味温,主呃逆上气”,列为中品[1]。因其功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因其炮制品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故乂

2、有“药王”之称。历代木草医方中对当归的炮制方法记载比较分散,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当归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为进行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提供经验和思路[2]。一、当归名考当归名称及其复杂,其主要使用的名称有:当归(唐《千金翼》)、归尾(元《原机》)、当归身(元《脾胃论》)、归身(元《丹溪》)、归须(宋《疮疡》)、当归梢、当归尾、干归、蜀当归、川当归(明《普济方》)、归梢(明《医学》)、当归须(清《制裁》)等。此外,当归原植物有薜、山蕲、白蕲、文无等名称[3]。二、道地沿革《名医别录》云:“当归生陇丙川谷。”《木草经集注》云:“今陇丙叨阳黑水当归

3、,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丙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新修木草》云:“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蚕头当归,大叶者马尾当归。”《木草图经》云:“当归生陇丙川谷,今川蜀、陕丙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木草纲目》云:“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14]。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均以陕西出产者质量最佳[4]。与现代当归主产区(岷县产最大,质量最优)基本一致。另滇西北栽培的当归以个大、体坚实、味香浓、色白肥润等,称之为“云归”。三、当归炮制的历史

4、沿革1.净制沿革历代当归的浄制以“去芦”、“洗”为主:较早见于唐《理伤》“去芦头”[5]、宋代记载最多:宋《证类一一雷公》载“凡使,先去尘并头尖一分以来”、宋《博济》、宋《三因》云“去芦洗净沙土”[10,11]、“洗,去芦须”(宋《博济》、宋《产宝》)、“去苗,洗”(宋《史载》、宋《传信》)、“温水洗”(宋《洪氏》)[9】。及至明代《普济方》仍为“去芦尾”[15]。由此可见,历史上对当归的净制多将“芦”和“须”或“尾”作为非药用部位除去,并洗净。2.切制沿革当归的切制初见于唐《千金翼》“净洗去土切细”,宋《博济》[16]记载了相同的切制方法

5、。宋代《圣惠方》、《指迷》另冇记载“去芦头剡”[6,8]。宋代开始对当归切制的规格有所记载,如宋《苏沈》云:“去芦了薄切片子”[7】、宋《洪氏》云:“温水洗,薄切”。可见,当归的切制较为简单,主要为“切细”或“薄切”。3.炮炙沿革当归的炮炙包括不加辅料炮炙和加辅料炮炙。前者主要为炒制,首见于南齐《刘涓子鬼遗方》“炒”,后冇“剡微炒”(宋《圣惠方》)、“去梢土,微炒令香”(宋《洪氏》)及“炒微黄”(明《普济方》);后者在历代文献中的记载较为常见,使用到多种不同辅料,其中以洒制最多,早见于唐《理伤》“去芦头洒浸一宿阴干”[8】。至宋代,多沿用此

6、法,仅洒浸吋间不一,如宋《证类一一雷公》云:“凡使先去尘并头尖硬处一分己来,酒浸一•宿”、宋《苏沈》云:“无灰洒浸一宿,去芦了薄切片子,焙”、宋《疮疡》云:“酒浸二宿,晒干火焙”。此外,“酒洗”(宋《产育》)、“洒洒令润切焙”(宋《总录》)实为洒润、切制、干燥的结合[13],洒炒(宋《宝产》)、洒拌(宋《妇人》)及醋制(宋《博济》、《总微》)、“米拌炒”(宋《总录》)在宋代亦有记载。在明代,当归制炭使用记载较多,如《奇效》载:“火化存性”[16]、《医学》载:“锻存性”、《济阴》载:“火烧存性”[18]、《一草亭》云:“炒黑”[19]。明代

7、还对加辅料炮炙进行了较多探索,《普济方》记载了盐水制,《蒙荃》、《入门》记载了姜汁制、《婴童》记载了米泔制[17]。及至清代,除发展了洒煮(清《本草述》)和洒蒸[20](清《本草汇》)两种酒制形式外,还丰富了加辅料炮炙方法,如清《本草述》冇“童便浸”、《金鉴》有“土炒”、《良朋》载有黑豆汁制。此外,使用药汁制的方法在清代有所发展,如《解要》载有吴萸制,《得配》中有芍药汁制的记载[21]。综上,当归的古代炮制方法比较复杂,推测其原由可能是古人认为当归功效、性质本身比较复杂,如宋《局方》[12】云“若要补血即使头一节,若要止痛破血即用尾,若一吋

8、用不如不使,服食无效也”,又如明《通玄》云“头止血而上行,梢破血而下行,身养血而中守,全活血而不定”。对当归进行炮炙,炒法主要是缓和药性,而醋制、酒制等加辅料炮炙则是为增强苏某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