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分析.doc

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分析.doc

ID:20023478

大小:5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分析.doc_第1页
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分析.doc_第2页
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分析【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期疾病,而其恶变与其部位、大小、形态及病理特征有着很大关系。针对不同形态、大小的息肉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对提高内镜下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我院自2000年1月〜XX年12月间检出并行肠镜下高频电除治疗的1268例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1268例大肠息肉中,男779例,女489例,年龄在5〜89岁之间。主要临床表现:血便297例,占%,腹泻或便秘598例,占%,腹痛236

2、例,占%,无明显症状137例,占%。1.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观察其部位、大小、分型,并切除后送检。1.3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清洁灌肠,做血常规,凝血项及心肺功能检查。术中心脏、血压监测。应用OlympusCF-Q160I电子肠镜,UES-20高频阳极电射流发生器,圈套器,针形电切刀,内镜注射针,肾上腺素溶液。套扎或切割时,应距息肉根部约〜处,圈套或切割时应提拉起息肉,使其顶部与周围黏膜分开,然后切除。对于无蒂息肉,应先在息肉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溶液,使其局部黏膜肿胀,隆起,然后分次圈套或切割。对于〉带蒂

3、或亚蒂的息肉,应用圈套器和针形电刀,采用一次性摘除法或部分切除法2结果2.1息肉的内镜表现大肠息肉的部位分布与息肉性质的关系见表1,大肠息肉的大小、分型与息肉性质的关系见表2。表1大肠息肉的部位分布与息肉性质的关系2大肠息肉的大小、分型与息肉性质的关系2.2病理特征腺瘤性息肉恶变与大肠部位的关系见表3。表3腺瘤性息肉恶变与大肠部位的关系3讨论随着结肠镜的普及,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提高,这些息肉中以腺瘤性息肉最多,而且目前公认消化道息肉为癌前期病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但近年来有文献报告,炎性息肉和增

4、生性息肉亦可癌变[1],应加以重视。因此在临床上检出有息肉的病人,特别是40岁以上的,应尽早行息肉摘除术,以防止息肉恶变。大肠巨大多发息肉并发症多,癌变率高,并随着年龄而发生率上升的特点,治疗相对困难。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术治疗大肠息肉,因其方法有效、安全、简便、经济、患者耐受性强,适应范围广,目前已成为大肠息肉首选的治疗方法[2]。既往资料认为〉2cm无蒂息肉是内镜治疗禁忌证,但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改进,内镜适应证也在不断拓宽[3]。对于巨大息肉,特别是基底部过于宽大者,并发症多,如果不方便一次性套

5、扎者,可分块圈套切除。对于无蒂或巨大扁平状息肉,可应用针形高频电切刀,在其表面切割或在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再结合圈套切除。本组息肉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见,而在腺瘤性息肉的恶变中,以直肠部位的恶变率最高,其次为乙状结肠、降结肠及升结肠回盲部等部位。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好发部位与大肠癌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相一致[4]。综上所述,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且随着腺瘤体积及不典型增生而递增,故内镜下发现息肉,无论大小均应建议病人行息肉摘除术,这既达到了治疗目的,又去除了大肠癌的潜在危险。【参考文献】1付志军,

6、潘文生,石虹,等.大肠息肉80例临床病例分析.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9,26:27.2徐富星.内镜诊治消化道息肉的进展.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133-134.3李楚强,王莲源,朱兆华.大肠息肉癌变的临床和结肠镜诊疗特点.中国内镜杂志,2000,6:33-34.4田洪裕,顾秀珍.大肠息肉452例内镜诊治结果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183-1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