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教案4

《木兰诗》教学教案4

ID:20081057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08

《木兰诗》教学教案4_第1页
《木兰诗》教学教案4_第2页
《木兰诗》教学教案4_第3页
《木兰诗》教学教案4_第4页
《木兰诗》教学教案4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兰诗》教学教案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木兰诗》教学教案4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机杼 可汗鞍鞯 辔头 燕山 胡骑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我旧时裳 傍地走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当户  惟  可汗  市  但  朔气  金柝  铁衣  安能    明堂  策勋 强   不用 郭  著   帖花黄 扑朔  迷离    二、能力目标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的表现力量。    三、情感目标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建议    文章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

2、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歌颂了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热爱田园生活的优秀品质。    文章思路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写作特点    《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它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是其

3、主要特点。详略的安排不仅是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诵读指导    步骤:  ①归纳各段大意,再合并为四大段,分段进行背诵练习;  ②每段光齐读,再以点拨方式作诵读指导,然后自由练习背诵;  ③检查背诵。下面只写出诵读指导的要点。总提示:叙事诗的人物形象是在情节发展的全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诵读叙事诗应把握两点,一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二是情节发展的节奏。关键在于感情的投入,视故事中的种种图景如在眼前。  第一段(第1至4节):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要先设想这个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达后的困难处境。  ①前两句写木兰平日在家劳动的情形,应

4、读得缓慢些,读后作稍长停顿。为什么?(要让读者想象她不仅勤劳,而且技巧娴熟。)  ②“不闻”——谁“不闻”呢?(父亲)这是木兰见到“军帖”之后,出现了不寻常的情况:停机而叹。父亲感到奇怪——这正是情节的开端,当轻声徐徐而读。读完,径直接读“问女”二句。  ③木兰答父问的基调是深沉的,但其间又有变化。木兰本有所思,为什么偏要说“无所思”、“无所忆”?(宽慰老父)“昨夜”一节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化家)如此低沉的诗句该怎么读呢?(低而缓)到段末,感情有变化吗?(转为坚定)“愿为”两句应当读得恳切些。  至此,木兰已说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亲(还有母亲、阿姊)同意吗?(

5、同意)但诗中不提,这是一次“跳跃”。为制造悬念,读后可作稍长停顿。  第二段(第5至7节):木兰置办战具后奔赴战场。  要设想青年人纷纷置办战具的热烈图景和北方广阔原野的画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头脑里出现木兰策马飞奔的英雄形象。  ①“东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马”而来,但中间又有“跳跃”,该怎么读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节奏)为什么?(军情紧急,刻不容缓。)  ②第6、7两节既有叙事,又有抒情,诗中是怎样叙述万里征途的?(辞爷一宿黄河;辞黄河一宿黑山,两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思亲;向往战斗)“黄河流水鸡溅溅”给人怎样的感受?

6、(悲壮)“胡骑鸣批晰”呢?(战斗的激情。)  叙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为主?(抒情)思亲和向往战斗二者哪一种为主?(向往战斗)可见,这段当用抒情的调来读,既刚强又柔婉。  第三段(第8至10节):十年战斗生活,入朝受贺,辞官不就。  这三节课本原作两段,有两个场面。读第8节,要设想出“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是明月,令严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图景;读第9.10节,要设想出朝廷庆功盛典的情况。(李白诗句“隐隐五风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可资参考。)  朗读前还要解决一个问题:诗中写十年战斗生活,为什么只写战场夜景而不写木兰作战中的表现?目的是

7、通过两处侧面描写(“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可以看出,无论是最高统治者还是普通战士,都把木兰视为出类拔革的战斗英雄。这样,木兰的英雄形象在学生心中就变得更加鲜明了。  ①“万里”两句写木兰到战场后回忆此番行军历程(上文“闻燕山胡骑鸣”表明已到战场),读时须有苍凉慷慨之感,中速。  ②“朔气”两句概括了木兰十‘年战斗生涯,宜用悲壮声调读,引发听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转直下,读“将军”两句,可加快速度。  木兰诗木兰诗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