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新闻学 第三讲 媒介受众与新闻ppt模版课件

文学研究新闻学 第三讲 媒介受众与新闻ppt模版课件

ID:20136190

大小:209.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10

文学研究新闻学 第三讲 媒介受众与新闻ppt模版课件_第1页
文学研究新闻学 第三讲 媒介受众与新闻ppt模版课件_第2页
文学研究新闻学 第三讲 媒介受众与新闻ppt模版课件_第3页
文学研究新闻学 第三讲 媒介受众与新闻ppt模版课件_第4页
文学研究新闻学 第三讲 媒介受众与新闻ppt模版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研究新闻学 第三讲 媒介受众与新闻ppt模版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媒介、受众与新闻受众的权利知情权(RighttoKnow)知情权(RighttoKnow),又称为知的权利、知悉权、资讯权、信息权或了解权,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AP通讯社专务理事肯特·库柏(KentCooper)在1945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其基本含义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国家应最大限度地确认和保障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政务信息的权利。其贡献在于:首先;知情权这一概念表达了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权利与自由,使其从诸多民主政治制度中分离出来,具有了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其次,知情权是从公民权利的角度提出,而不是从国家的角度对其认识和保障,强化知情权在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平衡中

2、的重要作用。美国印第安那(Indiana)大学教授RalphL.Holsinger在其《MediaLaw》中指出:正如宪法序言中所宣称的,宪法建立了一个人民的政府。于是,很容易假定,宪法文件的部分创始人包含有这样的意图,即人们有权了解政府的信息。毕竟,如果人们准备对如何接受管理作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们就必须首先了解政府及政府人员执行公务的有关信息。这种思想在今天就体现为‘知情权’。”知情权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知情权是指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包括从官方或非官方知悉、获取相关信息。狭义知情权仅指知悉、获取官方信息的自由与权利。知情权的范围,包括知政权、社会知情权、对个人信息了解

3、权、法人的知情权和法定知情权(指司法机关享有的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权利)。1、知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悉国家事务、政府行为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活动,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权利。2、社会知情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知悉其所感兴趣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发展变化的权利。如公众对社会新闻、股市行情、商品质量的知情权。3、个人信息知情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了解涉及本人的相关信息的权利。如公民有权了解其亲生父母、出生时间等个人信息。知情权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知情权这一概念首先在美国提出。二战前,知情权只是新闻记者的主张和口号,二战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判例确认了知情权,国会则于1966

4、年制定了《情报自由法》,该法规定每个人都有得到其应知道的信息资料的平等权利,1976年国会又制定了《阳光下的政府法》。随后在借鉴美国就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基础上,挪威于1970年制定了《行政公开法》,法国于1978年制定了《行政文书公开法》,加拿大则在1982年制定了《情报公开法》,我国的近邻日本也于2001年制定了《情报公开法》。而且知情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也得到了国际法的保护。1946年联合国通过的第59号决议,宣布知情权为基本人权之一,强调知情权是实现一切自由权利的关键。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在序言中将“人人享有言论和信仰自由并免于恐惧和匮乏”宣布为“普遍人民的最高愿望”。其中

5、第19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此项权利包括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的自由,和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的自由。”196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第19条则就此作了进一步的规定。知情权的权利属性1、知情权是一项人权2、知情权是一种宪法性基本权利3、知情权是一种复合性权利(兼有公权利和私权利属性的复合性权利)虽然我国已加入了两大国际人权公约,但知情权在我国的法律保护仍处于缺位状态。在公法领域,我国宪法、行政法未直接规定知情权,知情权的宪法依据一般是从公民“言论、出版”、“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等规定中引申出来的,

6、另外行政诉讼法中的被告举证责及公开审理,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公开原则”、“告知制度”、“听证制度”等也可以作为公法领域内知情权的反映。2003年的SARS事件,催生了保障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情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私法领域,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就知情权作了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但这种规定仍是零散的,不系统的。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其透明度原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确立和完善对知情权的法律保护已迫在眉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2007

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四月五日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平衡(一)知政权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隐私权之间的冲突与平衡。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二)社会知情权与公众人物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1)社会公共利益原则。(2)满足公众合理兴趣与人格尊严相协调原则。(三)个人信息知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