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常用量具结构和使用方法(一)教案

2-常用量具结构和使用方法(一)教案

ID:20143557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09

2-常用量具结构和使用方法(一)教案_第1页
2-常用量具结构和使用方法(一)教案_第2页
2-常用量具结构和使用方法(一)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常用量具结构和使用方法(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授课日期班  级1409课题:第二讲常用量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钳工常用量具的分类;2、了解公英制的换算;3、了解测量误差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钳工常用量具的分类及测量误差授课方法:讲授法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钳工》(第二版)中国社会劳动保障出版社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授课提纲一、钳工常用量具的分类1、量具的概念2、钳工常用量具分类二、测量标准和长度单位三、测量误差2常州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教案用纸附页教学内容及过程方法时间【复习提

2、问】在上一讲中,我们对钳工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了了解,知道了钳工是一种怎样的操作技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和工作范围。下面我来问问大家,钳工有着怎样的特点常用的设备和工具有哪些,又有哪些操作方法?【新课导入】在生产中,为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要对加工出来的零件按照要求进行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进行测量,所使用的工具为量具。钳工在制作零件、检修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中,均需要用量具检测加工质量是否合乎要求。所以熟悉量具的结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是技术人员确保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技能。【新课内容】一、钳工

3、常用量具分类1、量具的概念:用来测量、检验零件及产品和形状的工具叫做量具。为了保证加工出来符合要求的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要对工件进行测量,对已经加工完的零件要进行检验,这就要求根据测量的内容和精度要求选用适当的量具。2、钳工常用量具分类:量具的种类很多,根据其用途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1)万能量具:这类量具一般都有刻度,在其测量范围内可以直接测出零件和产品形状及尺寸的具体数值。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和万能角度尺等。2)专用量具:这类量具不能测量出实际尺寸,只能测定零件和产品的形状、尺寸是否合格。如卡规塞

4、尺等。3)标准量具:这类量具只能制成某一固定尺寸,通常用来校对和调整其他量具,也可以作为标准与被测量件进行比较。如量块、角度量块等。二、测量标准和长度单位1、公制长度单位标准: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光年、拍米(Pm)、兆米(Mm)、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丝米(dmm)、忽米(c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阿米(am)等。2)公制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光年=9.4

5、6×10^15m(光年)   1PM=1×10^15m(拍米)   1Mm=1×10^6m(兆米)   1km=1×10^3m (千米)   1dm=1×10^(-1)m (分米)   1cm=1×10^(-2)m (厘米)   1mm=1×10^(-3)m (毫米)   1dmm=1×10^(-4)m(丝米)   1cmm=1×10^(-5)m(忽米)   1μm=1×10^(-6)m(微米)   1nm=1×10^(-9)m(纳米)   1pm=1×10^(-12)m(皮米)   1fm=1×10^(-

6、15)m(飞米)   1am=1×10^(-18)m(阿米)。2、公制长度单位与英制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 millimetre 毫米=0.03937 inch 英寸;1 metre 米=3.2808 feet 英尺 ;1 英 寸=2.5400 厘 米 ; 1 英 尺 =12 英 寸 =0.3048 米 。3分钟5分钟65分钟23、在钳工操作和制图作业中毫米通常是省略单位。三、测量误差在测量时,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值叫误差。按测量误差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种:1、系统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时,误差

7、的符号保持恒定,或在条件改变时按某种确定规律而变化的误差。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仪器设备制造不完善。2、随机误差:也称为偶然误差和不定误差,是由于在测定过程中一系列有关因素微小的随机波动而形成的具有相互抵偿性的误差。其产生的原因是分析过程中种种不稳定随机因素的影响,如室温、相对湿度和气压等环境条件的不稳定,分析人员操作的微小差异以及仪器的不稳定等。3、粗大误差: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一般地,给定一个显著性的水平,按一定条件分布确定一个临界值,凡是超出临界值范围

8、的值,就是粗大误差,它又叫做粗误差或寄生误差。产生粗大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下:⑴客观原因:电压突变、机械冲击、外界震动、电磁(静电)干扰、仪器故障等引起了测试仪器的测量值异常或被测物品的位置相对移动,从而产生了粗大误差;⑵主观原因:使用了有缺陷的量具;操作时疏忽大意;读数、记录、计算的错误等。另外,环境条件的反常突变因素也是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4、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2)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课堂小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