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

ID:20154709

大小:61.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08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_第1页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_第2页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_第3页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方性砷中毒的检验与防制【关键词】地方性砷中毒检验防制地方性砷中毒又称地砷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饮用高砷水或燃用高砷煤造成食物、空气砷污染,而引起的一种以皮肤色素异常和皮肤角化过度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神经、消化、心血管等系统损伤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严重损害病区居民的健康,并造成皮肤癌和其它各种恶性肿瘤的高发。预防控制地方性砷中毒的发生,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减少机体每日砷的总摄人量,一般认为每人每天砷的总摄人量不宜超过200pgo为控制砷中毒的发生,病区人群生活环境和食品中的砷含量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一)建立健全环境和食品砷标

2、准为控制砷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我国先后制订了环境、食品砷的卫生标准。1958年WHO制定的饮用水砷含量标准为/L,1963年这一标准被修改为/L,从1993年起WHO建议将该标准修订为/L。世界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饮用水砷含量的标准均为/L。XX年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饮用水砷含量的限值仍然定为几。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砷对健康影响研究的不断深入,砷检测技术和方法的改进、完善将对我国砷标准的补充和修订提供依据。砷标准的制订(修订)、颁布和实施对预防控制砷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二)

3、开展环境砷的监测通过对空气、水、食品、燃煤以及生物样品的砷监测,特别是对新开采的水源和煤矿进行砷含量的检测,可及时了解环境砷的暴露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减少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三)改用低砷水源改用低砷水源是控制饮水型砷中毒的主要措施。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水砷含量为</L;WHO推荐标准为S/L。按每人每天饮水量2升计算,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将不会超过20Ong(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提出,机体每天砷的摄入量不超过12Oyg)。低砷水源的选择:①寻找砷含量低的地下水作

4、为水源;②修建引水工程,用低砷水来代替高砷水。(四)饮水除砷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使高砷水变为低砷水,达到饮水除砷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混凝沉淀和过滤吸附法。常见的混凝沉淀剂有明矶、三氯化铝、三氯化铁、硫酸铁等。如:每升水加lg明矶,可使水砷含量从几降到/L。活性氧化铝过滤吸附法也是除砷的有效方法之一。饮水除砷主要适用于饮水型砷中毒病区居民家庭降低饮水砷含量。(五)改用低砷煤改用低砷煤是控制煤烟型砷中毒的主要措施。研宄资料显示,当煤砷含量超过30mg/kg,则可造成环境紳的污染。因此,应使用含砷量低于30mg/kg的煤,以减少环境砷的

5、污染,使空气砷含量</m。,减少食品砷污染,从而达到预防控制砷中毒的目的。低砷燃料的选择:①寻找砷含量低的煤作为燃料;②采用其它低砷燃料(如家用沼气池等)来代替高砷煤。(六)改革炉灶煤烟型砷中毒病区居民家庭炉灶通常为无排烟管道的开放式炉灶。在做饭、取暖、烘烤食物时,含砷的煤烟直接污染烘烤的食物和室内空气。改革炉灶是将室内开放式炉灶改建为有排烟管道的密闭式炉灶,使煤烟直接排放到室外,以消除含砷煤烟对烘烤的食物和室内空气的污染。在使用密闭式炉灶的同时应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改革炉灶对控制煤烟型砷中毒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蒲朝文

6、,熊祥忠,封雷,柯于胜,曹勇,谢朝怀.改炉灶降砷防制煤烟型地方性砷中毒效果的研究.预防医学情报杂志,:KX年03期.[2]陈志,张丽玲,杨凤山,卢振明,张秀丽.我国地方性碑中毒及防治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8年06期.[1]蒲朝文,熊祥忠,曹勇,封雷,柯于胜.三峡地区食物及饮用水砷含量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XX年06期.[2]蒲朝文,熊祥忠,曹勇,封雷,柯于胜.三峡地区食物及饮用水砷含量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XX年06期.[3]吕胜敏,马景,梁索理,周朝辉,章和平,程溆.河北省居民饮水砷及地方性砷中毒抽

7、样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XX年01期.[4]卫秦芝.有机硒麦硒康治疗地方性砷中毒疗效的初步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XX年.[7]马恒之,武克恭,夏雅娟,于广军,郭小娟,周红菊,秦月鲜.关于地方性砷中毒临床诊断标准的探讨[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5年02期.[8]汪爱华,赵淑军.湖北省仙桃市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水砷调查与分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XX年第7卷第8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