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

ID:20165181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0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_第1页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_第2页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_第3页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八章幼儿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第三节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是逐步接受社会规范的,从被动地服从逐步发展到主动地认同与接受。2、掌握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论,并由此掌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应遵循的两大原则。3、掌握幼儿接受社会规范过程的两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幼儿的规范行为的特点。教学重点:1、掌握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应遵循的两大原则。2、幼儿接受社会规范过程的两个阶段及其特点g對隹点、:科/i伯格道徳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心理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复习一一1.什么是社会规范?2.

2、社会规范的意义、作用?3.幼儿应接受的社会规范有哪些?4.培养幼儿的规范行为应该从具体的小事做起,在H常生活中进行,以塑造为主,以纠偏为辅。新课内容:一、幼儿社会规范学习的有关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研宄,提出儿童的道徳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他律-----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多半是根据别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做出的,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自律……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是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与成人的关系也

3、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研宂方法:间接故事法(对偶故事)【根据所耍探宄的道德现象,设计一些包含道德价值内容的对偶故事,组成不同的结构形式,要求儿童辨认是非对错,从他们对特定行为情境的评价中去查明他们的道德观念。】【打碎玻璃杯:妈妈不在家,一个小孩为了帮妈妈做事,打碎了一盘玻璃杯;另一个为了偷枳上的糖果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谁更错?】(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美国的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对儿童道德发展进行了研究,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应用道德两难情境故事来研宄儿童道徳判断能力的发展。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4、欧洲有个妇女患Y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本城有个药剂师新研制的药能治好她。配制这种药的成本为200元,但销售价却要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到处借钱,可最终只凑得了1000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药剂师不仅没答应,还说:“我研制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别无它法,利用晚上撬开药剂师的仓库门,把药偷走丫。当这样一个道德两难故事呈现给孩子们之后,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1、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

5、么?3、海因茨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5、海因茨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6、仔细冋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从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来看,儿童认知发展应遵循两大原则1先他律后自律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加一原则”二、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根据幼儿道德发展的有关理论以及相关的实验研究,幼儿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服从阶段(4岁以前)幼儿出于对教育者的依恋和崇拜,或者因害怕可能受到某种惩罚,去服从和遵守教育者所提出的行为

6、要求。(4岁以前)处于服从阶段的幼儿其规范行为具有以下特点:1.盲目、被动性由于幼儿没有真正认识到行为的意义,只是出于对长者的敬畏、信赖或恐惧等而服从,所以,其行为是盲目、被动的。但是如果幼儿长期为之而形成习惯,并从行为的结果体验到满意的结局,他会逐渐将此行为保持下来而变成自觉行为。1.工具性服从行为就会成为满足其需要的工具或手段。比如,当幼儿听从老师的要求而收拾玩具时,老师对幼儿的这种行为予以言语表扬,并伴有微笑、轻轻抚摩幼儿的头等非言语的奖励。那么,以后幼儿就倾向于重复上述行为,以便再次得到相应的奖励。做出良好的行为就成为幼儿获得老师喜爱与奖励的一种手段。

7、2.情境性处于服从水平的行为是不稳定的,幼儿在不同的情境可能会冇不同的行为表现。由于此吋幼儿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观判断,如果成人对他的要求不一致,就会使幼儿的服从行为表现出情境性,比如在幼儿园能自己吃饭,回到家中则要父母喂等。(“时过境迁”)二、模仿阶段幼儿通过对别人的行为的观察而模仿该行为,这也是幼儿形成规范行为的必经阶段。幼儿的模仿行为有以下特点:1.主动性与服从行为相比,模仿行为是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的,幼儿并不是模仿他看到的所有的行为,而是选择他所喜爱的、对他有吸引力的或是他所依恋的人为榜样。事实表明,幼儿对榜样的情感的认同越强烈,对榜样的模仿也就越主动。

8、幼儿总是喜欢模仿他所喜爱的老师的一些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