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文科综合历史中考

六盘水文科综合历史中考

ID:20227031

大小:5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六盘水文科综合历史中考_第1页
六盘水文科综合历史中考_第2页
六盘水文科综合历史中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六盘水文科综合历史中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六盘水文科综合历史中考六盘水市九年级模拟历史学生编号综合文科历史部分(共75分)―、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它选出来填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1.学习历史时,学会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是很必要的,请问下面年代尺上某事件经历了多少年()注:每个单位为1年A.11年B.12年C.13年D.14年2.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请问成语“问鼎中原”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历史人()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3.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

2、间的相似之处()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②存在时间都很短暂,历二世而亡③都修筑了大型工程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民族团结、民族友好一直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事件体现这一主题的是()①昭君出塞②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③岳飞抗金④清朝册封达赖、班禅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对联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有很强的时代性。下列对联中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A.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扎根农村干革命,志在全球

3、一片红D.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6.图1中的历史人物参与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7.某旅行社准备设计以“重走长征路,回忆革命史”为目的的一条红色旅行线路。请问属于贵州境内的景点有()A.瑞金、遵义B.遵义、赤水C.吴起镇、会宁D.会宁、赤水8.“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A.西藏和平解放B.新中国成立C.民族区域自治D.香港、澳门回归9.王力兮同学用了几秒钟便将参加全国作文大赛

4、的稿件送到了上海组委会编辑部,他是通过下列哪一手段送达的()A.发电子邮件B.寄挂号信C.快递送达D.打10.某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个革命党人在街头张贴“实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1912年1月1日南京各大报纸刊登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C.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D.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人示威11.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A.罗马B.埃及C.希腊D.英国1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

5、的历史大幕。”“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A.新航路开辟B.张骞出使西城C.鉴真东渡日本D.玄奘西游天竺13.某记录片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B.发明电灯、制造汽车C.发明电子计算机、发明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14.读图2漫画,它提示了在当今世界发展中()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国际竞争日益激烈C.国际社会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15.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

6、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B.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完全形成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D.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世界二、承载历史、放眼世界(16题11分;17题9分;18题11分;19题14分,共45分)前言: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未来社会的主人们:在聆听历史起伏的乐曲声中,创作出新的乐曲吧!乐曲1:悠久辉煌曲16.中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

7、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古文、诗、词、典、赋、楹联、书法、绘画、音乐、曲艺等„„(11分)材料一: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诗人、词人及流传千古的名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材料二:图3是中国古代描绘市井生活的一幅名画的局部。有人称,看了这幅画,“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

8、水游龙间,但少尘扑面耳。”材料三:欣赏下列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