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

面瘫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

ID:20228833

大小:82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0-11

面瘫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_第1页
面瘫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_第2页
面瘫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_第3页
面瘫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_第4页
面瘫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瘫的中医治疗 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面瘫的中医针灸治疗阿克苏市中医院唐军面瘫-(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此病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20-40岁为多,男性略多,常发生于一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而春、秋两季发病较高。大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风吹着凉而起病,可能为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使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迫而致病。另一部分病人因病毒、细菌感染,而轴突的髓鞘变性、肿胀、脱失,晚期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亦有因骨质增生、肿物压迫等致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导致面神经麻痹者。少部分病人因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膝状神经节炎而引

2、起。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亦属一种自身免疫反应。一、诊断通常呈急性起病,每在睡眠醒来时,或在冷风吹面部后,发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部分病人起病前几天有同侧耳后、乳突区轻度疼痛。检查时可见病人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颊,口角歪向健侧,病侧鼻唇沟变浅,闭目时眼睑不能闭合,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且常有口水自口角淌下。角膜反射、眼轮匝肌反射、口轮匝肌反射、瞬目反射均减弱至消失。肌电图的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面神经损伤程度诊断有帮助。周围

3、性面瘫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特点分四种类型:1、单纯性面神经炎占60~75%,病变在茎乳孔以下部位。临床表现: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2、病变在茎乳孔内,损及鼓索神经及镫骨肌支,临床表现:面肌麻痹,舌前2/3味觉丧失,涎腺分泌功能障碍,听觉过敏。3、病变在膝状神经节处,损及岩浅大神经,临床表现:泪腺分泌减少,耳甲与乳突区痛,亦可出现耳廓、外耳道疱疹。称为Hunt征,占面瘫的12%,4、面神经核损伤:表现为周围性面瘫,脑干CT有病灶。根据病情程度及治疗是否及时得当,一般约2

4、-3周后开始好转,轻者1-2个月内可以恢复,约3-6个月大部分可恢复。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复时,常见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或联带运动,如“鳄鱼泪”现象(咀嚼食物伴有病侧流泪)。二、治疗:1、毫针疗法治法:远近配穴法,平补平泻法。处方:翳风、牵正、地仓、颊车、丝竹空、合谷。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颏唇沟歪加夹承浆;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方解:翳风穴处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处出颅,此处为治疗面瘫主穴,牵正为面神经出颅后的主干部位,地仓、颊车为其分支支配口轮匝肌,丝竹空为其分支,支配眼轮匝肌,现代解剖学研究认为合谷穴的桡神

5、经在脑干处与面神经有联系,因此,针刺合谷穴可以使面神经受到刺激,有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操作:进针时宜浅刺或透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日。2、电针疗法处方:同上。操作:进针后,连接6-8个穴位,正极连近耳处穴,负极连远耳处穴。早期不采用,1周后采用疏密波,以肌肉出现节律性轻度收缩,面部发热为宜。每次约30分钟,适于面瘫中后期。方解:电流沿面神经走行传导,可以产生电场,电场可以使面神经再生,可以使面神经变性得到恢复。三、按语1、面神经麻痹大部分是因受风寒,小部分为病毒、细菌感染,如乳突炎、中耳炎。因

6、此,病变初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判定病变的原因,对辨证用药是必须的。病变初期尽早配合激素治疗2周,可以减轻水肿、髓鞘脱失、轴突变性。中药祛风活血药亦有较好的疗效。2、面瘫第一周,因面神经处于水肿期,针刺疗效不显著。3、面瘫早期,应用电针有利于面神经的恢复,动物实验研究证明有利于损伤的面神经再生。4、临床上三周左右治愈者多为茎乳孔以外受凉所致的单纯性面神经炎。亨特(Hunt)氏征者大部分需2-3个月有明显疗效,大部分人可留有后遗症。若逾期未恢复者,可作面部肌电图测定,无变性反应者可恢复:呈部分变性反应者,需3-6

7、个月恢复;若完全变性反应者,恢复的可能性不大。临床观察乳突有压痛者、中耳炎所致者较难恢复。5、针刺治疗时患者面部有蚁走感或跳动感时,即表示面瘫开时好转,一般多从额部开始好转。6、面神经分支都是从外表进入肌肉,面神经在面部肌肉浅表,所以穴位位置浅。故面部穴不宜深刺,电针时,出现牙关紧闭或叩齿现象为针刺过深,刺中咬肌和颞肌,应将针退出,浅刺。7、临床上在面神经主干上取穴,面神经主干走向与翳风、牵正、瞳子髎、丝竹空、迎香、地仓、颊车、夹承浆关系较大。穴位分布所在的神经干越粗,其穴位的治疗作用越重要。8、面瘫反复发

8、作者,与其所在神经管狭窄有关,因为面神经稍肿胀即受压迫,面神经功能即减弱或消失。9、临床上有很多面瘫患者,眼睑抬起不好,本人采用左手捏起眼睑,用20毫米针由上向下斜刺入0.3寸,疗效显著。该腧穴名为“提睑”穴。面瘫时下眼睑外翻时,可用20毫米毫针针刺下眼睑。10、面神经麻痹的后遗症,出现联动征是由于病损后神经纤维再生时长入邻近的属于其他功能的神经细胞管道中所致。而面肌抽搐可能是面神经炎后脱髓鞘性变性所致。早期应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