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

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

ID:20272602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11

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_第1页
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_第2页
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_第3页
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_第4页
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汉语假设连词“使”的来源及虚化过程  摘要:使令动词“使”常出现在兼语式中,兼语式中“使”的意义主要有三种:命令义、致使义、容许义。这三种意义形成一个意义逐渐虚化、动作义不断减弱的序列,这种语义变化与其处于兼语式的句法环境密切相关。假设连词“使”是表“容许”义的动词“使”的进一步虚化,它的假设义来自于语境。  关键词:假设连词;“使”;虚化过程  Abstract:Thecausativeverb“shi”oftenappearsinpivotalconstruction.Therearethreemeaningsofcausativeverb“shi”inpivot

2、alconstruction:order,result,permission.Theyformagrammaticalizationsequenceandtheactionanticchangeiscloselyrelatedtothesyntacticcontextofpivotalconstruction.Thehypotheticalconjunction“shi”ission”isgrammaticalizedfromcausativeverb“shi”.Andthehypotheticalmeaningof“shi”derivesfromthecontext

3、.  Keymaticalization    现代汉语中的“使”主要以动词身份出现,但在古汉语中,“使”还是一个较常用的假设连词,其使用时期从上古一直贯穿到近代。“使”在古汉语中可充当假设连词,这在学术界并没有疑义,相关的著作、辞书或论文对其作假设连词也多有提及,但鲜见从语法史的角度对其及虚化过程的讨论。本文拟通过对汉语语料的分析,探讨假设连词“使”形成的语法化过程。    一、使令动词“使”    动词“使”可作为唯一的谓词出现在句子中,除此之外它还经常出现在兼语式中。“使”出现在兼语式中,通常占据“V1”的位置,如下面这个例句:  (1)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

4、《左传•隐公四年》)  “V1”位置为“使”的兼语句的线性格式描写为:NP1+使+NP2+VP2,其中“NP1”是兼语句的主语,“NP2”为兼语,兼语句中处于“V1”位置的“使”为“使令动词”。笔者以战国前和战国初期的语料为分析对象,概括得出兼语式中的“使”按语义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使”表命令、派遣义  整个句子表示NP1命令、派遣NP2做某事。此类兼语句为“命令式兼语句”。  “使”在《说文解字》中被解为:“伶也。”桂馥在《说文解字义证》中认为“使”“通作令”。《广韵》也将“使”释为“役也,令也”。这些学者对“使”本义的认知基本一致,

5、“使”的本义是“命令、派遣”,其词性是动词。  (2)使二人举觯于宾介,洗,升实觯。(《仪礼•乡饮酒礼第四》)  (3)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语•周语上》)  (4)使营菟裘,吾将老焉。(《左传•隐公十一年》)  (5)夏,天王使宰渠伯纠来聘。(《左传•桓公五年》)  (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命令式兼语句中的“NP1”和“NP2”一般是指人的名代词,有的例句是完整的“NP1+使+NP2+VP2”形式,如例(5);有的例句“NP

6、1”省略或“NP2”省略,如例(2);有的例句甚至“NP1”和“NP2”都不出现在“使”的前后,如例(4)。但这些被省略的“NP1”或“NP2”其所具体指代的人物很容易通过语境推知。从语义关系的角度看,整个兼语句表示“NP1”使令“NP2”施行了某种动作行为,“使”与兼语之间形成“动作—受事”的关系,兼语的行为并非来自兼语的意愿,而是来自“NP1”的意愿。“NP1”既是“VP1”所代表的动作行为的直接施事,又是“VP2”的间接施事。  (二)“使”表致使义  整个句子表示NP1致使NP2发生某种变化,产生某种新的结果或状态。此类兼语句为“致使式兼语句”。

7、  (7)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诗经•郑风•狡童》)  (8)上天将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左传•僖公十五年》)  (9)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0)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场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国语•鲁语上》)  在“致使式兼语句”中“NP1”是致使“VP2”产生的原因。句中“NP1”可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