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与被看:互为镜像的香港和上海-第1

看与被看:互为镜像的香港和上海-第1

ID:20281681

大小:72.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12

看与被看:互为镜像的香港和上海-第1_第1页
看与被看:互为镜像的香港和上海-第1_第2页
看与被看:互为镜像的香港和上海-第1_第3页
看与被看:互为镜像的香港和上海-第1_第4页
看与被看:互为镜像的香港和上海-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看与被看:互为镜像的香港和上海-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看与被看:互为镜像的香港和上海

2、第1lun.Clein)启迪而提出的“镜像阶段”(Mirror-phase)概念,对香港和上海之间关系的这种分析,具有不小的影响。一本上海人写的《上海酒吧》上说:“上海和香港的镜像关系,因为李欧梵教授等学者的创造性研究工作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通过香港这面镜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正在成形过程中的上海这座‘全球城市’”。[2]李欧梵关于香港与上海“双城记”的说法,更是不断为各类报刊所引用,也常常为一些研究香港和上海比较文学的学者所借重和发挥。一香港与上海彼此观望,早在两座城市之间出现大量的商贸往来和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以

3、及频繁的文化交流之前就已经出现。20世纪20年代,在鲁迅眼中:香港虽只一岛,却活画着中国许多地方现在和将来的小照:中央几位洋主子,手下是若干颂德的“高等华人”和一伙作伥的奴气同胞。此外即全是默默吃苦的“土人”,能耐的死在洋场上,耐不住的逃入深山中,苗瑶是我们的前辈。(《再谈香港》)反观上海,鲁迅眼中的上海租界与香港几乎如出一辙:那情形,外国人是处在中央,那外面,围着一群翻译,包探,巡捕,西崽……之类,是懂得外国话,熟悉租界章程的。这一圈之外,才是许多老百姓。(《现今的新文学概观》)显然,鲁迅没有刻意从上海人的立场出发来看香港,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鲁迅对上海的反观,就会

4、发现他虽然是在思考现代中国命运的大背景中观察香港,但对香港的批评投射出的是令人担忧的上海影像。在研究香港与上海彼此观望现象时,人们“言必称张爱玲”,一次又一次地试图阐释清楚张爱玲作品中的“香港关系”。李欧梵称:如果上海是张爱玲的自身(self)的话,香港就是她的“她者”(other),没有这个异国情调的“她者”,就不会显示出张爱玲如何才是上海人。(《香港,张爱玲笔下的“她者”》)其实,30年代末40年代初张爱玲对于香港和上海“双城”关系的认知和想象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张爱玲公开表白自己的上海人立场。我为上海人写了一本香港传奇……写它的时候,无时不刻不想到上海人,

5、因为我是试着用上海人的观点来察看香港的。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张爱玲:《到底是上海人》)二是张爱玲在对香港从远处的观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优越感,将香港定格在“她者”的位置之上,折射出上海的比较优势。李欧梵看出:对张爱玲来说,当香港在令人无望地全盘殖民化的同时,上海带着她所有的异域气息却依然是中国的。(《上海摩登》)在张爱玲眼中,香港“寡廉鲜耻”,没有上海有“涵养”。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出,张爱玲通过香港与上海的比较,通过对香港的描写,透视出香港的殖民性,从而揭示了香港的“她者”地位,而这个“她者”主要是西方殖民者的“她者”,而不是上海的“她者”。无论

6、如何,在香港和上海之间,张爱玲是一座绕不过的桥,直到21世纪初香港人看上海时,还要通过“走张爱玲路线,品上海城底蕴”。[3]上海人再次用心地观看香港时,历史已经推移。1983年,王安忆赴美后转道香港回国,十年后写出《香港的情与爱》。在这篇中篇小说中,王安忆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给香港下了一连串的定义:“香港是一个大邂逅,是一个奇迹性的大相遇”;香港是一个大机缘;“香港是推心置腹的”,是那种“既不是家,又不是度假的所在”;香港是友善的;香港是美不胜收的:它是最天涯海角的,又是最近在眼前的;它是最荒无人烟的,又是最繁荣似锦的;它是最寂寞无声,又是最热闹喧哗;它是最海天漆黑

7、中的最灯火辉煌。它是突兀的,没有铺垫,没有伏笔,没有渐强和渐弱,它是突然开始又突然收尾,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它是将历史截断的,它也是将社会截断的。它有一种逃离大陆的性质,还有汪洋里的一条船的性质。[4]这些流动着的、相互矛盾的定义为人们描绘了一幅既真实又虚幻的香港图像。王安忆自己说:香港是我们弄不明白的事情都弄明白了。它对于我来说,其实并非是香港,而是一个象征,这名字也有一种象征的含意,一百年的历史像个传奇,地处所在也像个传奇。“港”这地方是将我们送出去又迎回来的地方,更是个传奇。我是要写一个用香港命名的传奇,这传奇不是那传奇,它提炼于我们最普通的人生,将我们

8、普通人生中的细节凝聚成一个传奇。[5]透过这个传奇,王安忆并没有刻意寻找香港和上海在具体景观以外的内在相似,值得注意的是,张爱玲为香港画像时的那种屈尊感在王安忆那里似乎已经荡然无存,对香港的俯视似乎也已经为对香港的“惊异”所取代,所以我们似乎很难说王安忆眼中的香港仍然是上海的“她者”,“自我”与“她者”对应的典范此时似乎已经失灵。相反,八九十年代的上海面对在现代化征程中高歌猛进的香港如梦初醒,恍惚之中看到的香港美善兼具,充满奇迹与机缘。因而,有人怀疑,《香港的情与爱》是当时“上海”基本情绪的一种表达,“香港”是王安忆的机缘甚至工具——为的是表达“上海”的焦虑、渴望

9、和想象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