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课时作业4“千古一帝”秦始皇 岳麓版选修41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课时作业4“千古一帝”秦始皇 岳麓版选修41

ID:20344520

大小:2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课时作业4“千古一帝”秦始皇 岳麓版选修41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课时作业4“千古一帝”秦始皇 岳麓版选修41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课时作业4“千古一帝”秦始皇 岳麓版选修41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课时作业4“千古一帝”秦始皇 岳麓版选修41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课时作业4“千古一帝”秦始皇 岳麓版选修4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政治家 课时作业4“千古一帝”秦始皇 岳麓版选修4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课时作业4“千古一帝”秦始皇岳麓版选修4一、选择题1.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识图,能辨认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然后依据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来作答。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图中②为韩,④为赵,③为魏,①为楚,⑥为燕,⑤为齐,秦灭六国的顺序为②④③①⑥⑤。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的局面。【答案】 A2.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

2、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解析】 结合所学战国时期时代背景的知识,从“黎民”“得免于战国”“更生”等词语中可得知,主要针对人民脱离了战乱而有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所以D项是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答案】 D3.下列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5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结果D.体现了专制主义的倾向【解析】 依据史实可知A、C、D三项均

3、正确,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答案】 B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材料不能说明(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解析】 御玺专属于皇帝,故A项正确;皇帝之玺、天子之玺、信玺、行玺等区分表明有内外两套系统,故B项正确;任命国家官员和任命四夷的官员的大权总揽于皇帝,是中央集权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三公九卿制提升了效率,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 D5.司

4、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解析】 材料中秦朝不实行分封制,避免了战乱的发生,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故选B项。【答案】 B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5【解析】 从材料看“虽死犹存”主要问哪

5、项措施具有最深远的意义,A、B、C三项介绍了某一具体的措施,D项从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的角度包括了前三项所讲内容,故为最佳答案。【答案】 D7.《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道未就。”材料描述的重大工程是(  )A.连接长城      B.开辟“五尺道”C.开凿灵渠D.修筑“直道”【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正是对秦“直道”的描述,D项符合要求。B项“五尺道”强调统一道路的宽度。【答案】 D8.秦始皇历来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董仲舒批

6、评秦王朝“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是从秦朝赋税繁重、贫富分化的角度评价的,唐太宗是从国家统一、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秦始皇;董仲舒持批评态度,唐太宗则是肯定、颂扬的态度,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 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

7、:材料一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材料二 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上书曰:“……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王(嬴政)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司马光《资治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