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绪论

古代文论·绪论

ID:20413525

大小:259.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0-13

古代文论·绪论_第1页
古代文论·绪论_第2页
古代文论·绪论_第3页
古代文论·绪论_第4页
古代文论·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论·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论章建文池州学院中文系绪论第一节课程的性质、意义及内容古代文论是文艺理论专修课之一,是理论性的专业提高课。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对象的评价和研究活动。——王先霈《文学批评原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文学批评,以业已存在的文学现象为批评对象,重在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作出评判。文学批评的具体内容包括作家、作品、风格流派、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等等。因此,文学批评是文学与人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2、等相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大多由于西方文学批评之东渐而得以成立。而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就已十分发达,在某些领域还相当成熟。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向大家简要介绍中国的文学批评及其特色和成就。本课程涉及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文学思潮及其发生发展线索,重要文学理论范畴及其演变发展,重要文论家及其主要文论思想,重要文论著作及其理论意义等。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十分久远。有文学创作,就会有相应的理论批评。因此,就文学而言,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是它的两翼,两者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对,共同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中国文学批评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

3、点,它不同于西方的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批评,是中国古代人对文学创作的理性总结,其中蕴含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文化学意义。对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进行研究和总结,有助于深入考察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了解和领会各种不同的批评方法,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也有助于总结民族文化传统,理解蕴含在其中的艺术精神。当然,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的最终意义在于,促进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研究水平,并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提供借鉴。第二节学科的发展与现状在中国,1914年至1919年,黄侃在北京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对于古代文论的认真研究才算开始。这一课程的讲稿,就是后来出版的《文心

4、雕龙札记》。1923年,范文澜也在南开大学开设《文心雕龙》课,讲稿后来修订出版,成为《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近百年来的古文论研究从《文心雕龙》起步,亦最先从《文心雕龙》取得突出的成绩,与这本书在中国文论史上的地位十分相称。可以说,这是古文论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我国的古文论研究大致可分前后两期:前半世纪,奠定了古文论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1927年陈钟凡出版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虽仅7万余言,然所涉及之批评家已达90余人,大体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初步框架。第一章总论“文学之界义”;第二章总论“文学批评”;第三章为“文学批评史总叙”,认为中国文学批

5、评始于《典论》,《文赋》,《流别论》,《翰林论》;自第四章后,直到第十二章,将我国的文学批评史划分为九大时期,其各时期的论述较详,如第五章中论王充的文论,就标列了七个方面。1934、1947年郭绍虞先后出版了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下册,70余万言,大大拓展了由陈钟凡建立起来的最初框架。由于其规模之宏大,郭先生也被视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奠基者。1931年,朱东润在武汉大学开讲中国文学批评史,写有讲稿《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也由开明书店出版了。作者以慎思明辨的态度,采取“远略近详”的叙述方法,勾勒出了从周秦到清代陈廷焯的文

6、学批评发展概况,“这还是第一部简要的中国文学批评全史”(朱自清语)。此书“著者的长处在能够根据客观的态度选出一些前人未曾注意的代表批评家”(朱自清语),如南宋的张戒,清代的叶燮,纪昀,赵翼,金圣叹,李笠翁等批评家。著者的另一长处则是用现代文艺观诠释古代文论家,如说殷璠、高仲武、司空图是“为艺术而艺术”;说元结、白居易、元稹是”为人生而艺术”等。1934至1943年,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一至四册出版。罗根泽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第二、第三分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一册论周秦两汉文学批评,第二册论魏晋六朝文学批评,第三册论隋唐五代文学批评。这部批评史

7、较郭著“编制便渐渐匀称了,论断也渐渐公平了”,“这是一部值得细心研读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朱自清语)。对于后来文学批评史产生巨大影响的,是郭著。直至今日,国内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体例,也还没有超越郭著的范围。朱自清称他是“白手成家”,“可还得算是开创之作”。1955年,中华书局将这部“旧著”重新予以出版,作者自称是“一部资料性的作品”,其实这是中国百年以来第一部完整的,影响最大的文学批评史,曾被教育部列入文科教材。全书将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时期:“文学观念演进期”:周秦为一期,两汉为一期,魏晋南北朝为一期。“文学观念复古期”:隋唐五代为一期,北宋为一

8、期。“文学批评完成期”:南宋金元为一期,明代为一期,清代一期。前两期主要是论述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