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全套课件第五章 应激

医学心理学全套课件第五章 应激

ID:20428278

大小:17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0-13

上传者:U-5097
医学心理学全套课件第五章  应激_第1页
医学心理学全套课件第五章  应激_第2页
医学心理学全套课件第五章  应激_第3页
医学心理学全套课件第五章  应激_第4页
医学心理学全套课件第五章  应激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全套课件第五章 应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第五章应激第一节心理应激 一、应激及其来源应激(stress)及其对个体的健康状态、医疗保健人员及其他职业群体的效应已经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问题。自从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汉斯.塞里(HansSelye1936)提出“应激”这一概念以来,这个问题吸引了医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及其他广泛学科的注意。(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的概念应激概念的提出和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stress)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HansSelye认为,应激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形成的。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这种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过程。他将其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GAS可以分为警戒(alarm)、阻抗(resistance)和衰竭(exhaustion)。1、应激的概念当前,在医学心理学领域中,应激的含义可概括为三大类:第一类,指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某种具有威胁性刺激;如地震、火灾、车祸等现场。第二类,指某种具有威胁性刺激引起的一种反应组型,只要有类似的刺激出现,就会引起同类型的反应。第三类,指刺激与反应的交互关系;个体对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刺激,经认知其性质后所表现的反应。医学心理学所研究的应激、多数是指第三类解释。因为,既使刺激具有威胁性,如果个体不能认识其威胁性存在,对他自然构不成应激(压力)。也许个体确知刺激情境具有威胁性,但如他的能力和经验足以克服困难时,对他也不会构成应激。因此应激一词的函意虽然表示对刺激情境的反应,但所表示的均属消极性的反应。医学心理学中目前对应激的普遍看法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一时无法消除威胁而脱离困境,所伴随着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也称应激状态。应激有暂时性和持久性的区别。2、心理应激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心理应激主要指应激现象的心理方面。在心理应激中,不管就其来源(应激源),还是就其表现(反应)来说,心理方面都起主导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教材中开始关注心理应激,总体上是将心理应激看作是由应激源(生活事件)到应激反应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过程。对于心理应激,我们提出下列定义:应对至关重要的环境需求时,个体觉察到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是个体应对和适应需求的过程。(二)应激源应激产生于应激源(stressor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应激源可能存在于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自身的应激源也称内因性应激源,包括不良自我概念、疾病、罪恶感、痛苦等;环境的应激源也称外因性应激源,包括寒冷、酷热、雷电、噪声、灾害等刺激环境。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应激源是人,心理社会因素可以引起全身性适应综合征,其中人际关系是造成心理应激的最主要来源。有人将应激源划分为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但所有的应激源中都包含着共同的心理组分——被觉察到的威胁。从现代人的心理社会因素来看,比较重要的应激源是重大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如亲人丧亡、离婚等);频繁的日常生活困扰;与工作学习有关的应激(学业压力、职业性应激等);生存环境的应激等。心理学家们研究压力(应激)来源时,企图分析构成生活压力的来源,籍以了解一般人在不同生活层面上有那些生活事件会构成他的生活压力。以下三个方面是目前大家公认的生活压力的来源:1、应激性生活事件生活中重大变故称为生活事件。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Holmes及Rahe对5000余人进行社会调查后,将日常的生活变故(lifecrisis)编制成著名的社会再适应量表(socialreadjustmentratingscaleSRRS)共43项,并以生活变化单位(lifechangeunite,LCU)定量(参见表5-1/3)。表5-1社会再适应量表变化事件LCU变化事件LCU1.配偶死亡1002.离婚733.夫妇分居654.监禁63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636.个人受伤或患病587.结婚508.被解雇479.复婚4510.退休4511.家庭成员健康变化4412.妊娠4013.性功能障碍3914.增加新的家庭成员3915.业务上的调整3816.经济状态的变化3817.好友丧亡3718.改行3619.夫妻多次吵架3520.中等负债3121.取消赎回抵押品3022.所负担工作责任方面的变化2923.子女离家2924.姻亲纠纷2925.个人取得显著成就2826.配偶参加或停止工作2627.入学或毕业2628.生活条件变化2529.个人习惯的改变(如衣着、习俗交际)2430.与上级矛盾2331.工作时间或条件变化2032.迁居2033.转学2034.消遣娱乐的变化1935.宗教活动的变化(远多于或少于正常)1936.社会活动的变化1837.少量负债1738.睡眠习惯变异1639.生活在一起的家庭人数变化1540.饮食习惯变异1541.休假1342.圣诞节1243.微小的违法行为11(采自Holmes&Rahe,1967) 用来对一般人的测量并追踪观察,结果发生一年积分在300LCU以上与150LCU以下的相比,前者多半在测量后一年内可能罹患疾病。我们把它分为①一年内经历的生活事件为150lcu以内,提示来年基本健康;②150-300LCU者48%可能患病;③≥300LCU者70%可能罹患某种疾病,可以是躯体也可以是心理疾病。通过回顾性与前瞻性调查表明,与生活事件明显相关的是心肌梗塞、心脏病猝死、运动损伤、结核病、白血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等心身疾病。有的心理学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列出生活中可能遭遇的事项100种,让大学生选答,从而了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怕什么,平均比较而言,男生评定值较高的有考试不及格、亲人亡故、工作不成功、车祸。女生评定值较高的有:亲人亡故、蛇、老鼠、尸体、车祸等等。(Braun&Reynolds,1969)。5-2学生压力量表生活事件LCU生活事件LCU1.亲密家庭成员的死亡1002.亲密朋友的死亡733.父母离异654.服刑635.个人严重的受伤或疾病636.结婚587.被解雇508.重要的课程不及格479.家庭成员健康上的变故4510.怀孕4511.性问题4412.和亲密朋友严重的争吵4013.改换专业3914.和父母的冲突3915.你的女友和男友3816.学校工作负担的加重3717.出众的个人成就3618.在大学的第一学期/季度3519.生活条件的改变3120.和教师激烈的争论3021.低于期望的分数2922.睡眠习惯的改变2923.社会活动的改变2924.饮食习惯的改变2825.长期的汽车麻烦2626.家庭聚会次数的改变2627.缺课过多2528.更换学校2429.一门或更多的课程跟不上2330.轻微的交通违章20我第1次总分日期我第2次总分日期我第3次总分日期 表5-3正常中国人生活事件评定结果(均分)序号生活事件合计青年中年更年老年序号生活事件合计青年中年更年老年1*丧偶1101131121101042**子女死亡10210210697843***父母死亡961109581604离婚65656861605***父母离婚62735853546**夫妇感情破裂60646053567**子女出生58622049488***开除57615254749***行事处分574959628010***家属亡故536052443211**家属重病525653483712**政治性冲击514752517113子女行为不端505152474614结婚505050505015**家属行事处分504353545316**失恋485545444217*婚外两性关系484852413918**大量借贷484350495319*突出成就荣誉474349474720*恢复政治名誉454146514721重病外伤434243464622*严重差错事故424241474023***开始恋爱414536385724**行政纪律处分403643424325复婚404240363526***子女学习困难403444442927***子女就业402944523928**妊娠394438332729*升学就学受挫394139412630***晋升392844474031***入党入团392941535932**子女结婚383441393333免去职务373638363434***性生活障碍374236321935***家属行政处分363140423636名誉受损363737353337*中额借贷363238403338***财产损失362940433439***退学354430333340***好友去世344033282641法律纠纷343235343742***收入显著增加342838422343遗失重要物品333134393144***留级323829302645夫妻严重争执323034292846***搬家312236392547*领养寄子313232291648***好友决裂303628252349**工作显著增加302531353850**小量贷款272330322051***退休261828352952工种更动262527262553*学习困难252625231754流产252526252355*家庭成员纠纷252325291956**与上级冲突242127233057*入学或就业242625231458**参军复员232023322559*受惊202021251460业余培训202021221661家庭成员外迁191720201962*邻居纠纷181620211763*同事纠纷181620191664***睡眠重大改变171219212565**暂去外地1612181822 注:人数1012人(男539,女473),青年组(18~29岁)535人,中年组(30~49)455人,更年期组(50~59)152人,老年组(60~)52人。*P<0.05,**P<0.01,***P<0.001(资料来源:张明圆,樊彬,蔡国钧等,生活事件量表:常模结果。中国神经精神病学杂志。1987,13(2):70~73。)学生压力量表是Holmes和Rahe的社会再适应量表的修订版(表5-3)。针对每个事件都给出了一个分值,用以表征一个人面对这种生活上的改变时所需的再适应的总量。分数等于或高于300的人存在健康风险。分数在150到300之间的人在两年内有一半的几率发生严重的健康问题。得分低于150的人有三分之一的机会健康恶化。在本学期内分三次计算一下你的生活变化单位的总值(LCUs),然后将这些分数同你健康状况的任何变化求一下相关。2、日常生活琐事人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应激并不一定都涉及重大生活事件,更多的是轻微而频繁的影响。R.Lazarus等(1981)将此类应激源称为(dailyhassle)或微应激源(microstressor),就是指日常麻烦带来的苦恼,如“工作生活中的千头万绪”;“操心日常的生活开支”;“邻里争吵”等。西方有句谚语:“最后一棵草压垮骆驼背”。同样,日常烦心的生活琐事,日积月累之后也会给人造成生活压力。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成为生活压力的琐碎事件可归类为以下六个方面(Lazarus,et.al,1985):①家庭日常生活开支②工作职业③身心健康④时间分配⑤生活环境⑥生活保障等。在另一研究中发现,教师以“论文”为主要职业应激源,“工资低”排在第二位。大学生对应激源的体验也有个体差异,不少人计较学校的名气或为专业的好坏而感到压力;另一些人则着眼于筹措学费,要为完成学业而寻求兼职;也有的是为和父母或与同学的关系困扰。R.Lazarus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为之焦虑的问题有:浪费时间、高标准的聚会和孤独。中年人则主要涉及经济,如物价上涨及投资而发愁。3、心理因素以上应激性生活事件(如亲人丧亡、离婚等);频繁的日常生活困扰;与工作学习有关的应激(学业压力、职业性应激等);生存环境的应激等,均是人与人或人与事的外在因素。此外,心理方面的困难,也是形成应激的重要原因。在心理因素方面,挫折与冲突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项。(1)挫折挫折在心理学上有两种含义:其一,挫折是指挫折情境,是对个体动机性行为造成障碍或干扰的外在刺激情境,在此情境中造成人挫折的,可能是人,可能是物,可能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其二,指个体在挫折环境下所产生的挫败、沮丧、失意、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性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挫折情境和挫折感二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那么我们可以给挫折下如下定义,挫折(frustration)是一种情绪状态,指个体在通向目标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挫折情境),使目标不能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感)。动机行为受到干扰和完全障碍,使个体无法达到目标而感到挫败、沮丧、失意、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心理感受。 根据以上所描述挫折的概念,我们可以想像,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情境,因而产生挫折感。例如,辛勤耕种一年的农民眼看着丰收在望,喜上眉梢,盘算如何改善生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冲走了庄稼,也冲垮了他的愿望,此等是自然灾害带来的挫折;追求浪漫感情的年轻人,追求婚姻过程中受到很现实的父母的反对,这是因人而产生的挫折;身材矮小而酷爱篮球运动者,无法实现职业篮球运动员的理想、酷爱临床医学,可是眼睛辨别颜色出现障碍,如红绿色盲,只能选择其它专业等,这是因自身条件受限而产生挫折;因年龄、户籍或学力限制不得参与某种活动,这是社会制度带给人的挫折。因挫折情境的障碍,使人的生活目标无法达成,在诸多挫折感的交织下,将形成心理压力。(2)心理冲突心理冲突(mentalconflict)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方向的动机、欲望、态度、情绪、部标和反应同时出现,在人们内心进行争斗,既无法抛弃任何一方,也无法把二者协调统一起来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冲突是一种心理困境,因此种困境的形成,常常是发生于两种对立的动机并存时,日常生活中最常见而又最难解决的动机冲突常常包含下列相互排斥的动机:①独立与依赖,②亲近与疏远,③合作与竞争,④冲动表达与社会道德准则。心理冲突有多种,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1890-1947)根据人类的趋避行为把心理冲突分成四种形式:第一,双趋冲突(approach-approachconflict)。指对个体同时存在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物,而两者不可兼得,但必须从中抉择时,是鱼与熊掌难以取舍的心境困境。事物甲事物乙趋近甲趋近乙图5-1双趋冲突第二,双避冲突(avoidance-avoidanceconflict)。指同时有两个可能对个体具有威胁性、不利的事情发生,两种都想躲避,但受条件所限,只能避开一种,接受另一种,在抉择时内心所产生的左右为难的矛盾和痛苦。(图5-2)事物甲事物乙-逃避甲逃避乙图5-2双避冲突第三,趋避冲突(approach-avoidanceconflict)是指同一目标对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图5-3)趋近甲事物甲逃避甲图5-3趋避冲突 第四,多重趋避冲突(doubleaproach-avoidanceconflict)。是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目标,存在两种或多种选择,但每种选择既可能对人有吸引力,同时又会带来不利,使得人们左顾右盼,难以抉择。使个人在情与理之间患得患失,形成精神痛苦。二、应激的中介机制刺激转变为反应需要有中介机制,应激的中介机制包括心理中介与生理中介。(一)心理中介机制人生理特征:生理健康体质的脆弱性心理特征:精神健康,节制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自尊文化特征:自身文化水平,期望反应风格。应激源类型环境的、心理的、社会的维度强度、间隔频率、可预测性资源物质的金钱、医疗等个人的技能、应对风格社会的支持网络、专业帮助认知评价与应对事件的意义与评估为压力。适应或防御机制瓦解、评估环境具危险性。健康与疾病应激反应图5-4心理中介机制应激的大脑认知或觉察是决定个体对环境刺激是否引起防卫和抵抗的关键。在心理学中,它们都涉及对信息处理的智力水平,这种水平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当你应付一个应激情景时,实际上,你的第一步是判定它们是怎样对你造成压力的。认知评估是对应激源的一个认知解释和评估的过程。认知评估在情况的判定中扮演核心角色——要求是什么,威胁有多大,以及你所具备的资源有哪些。有些应激源,比如身体受伤或房屋着火,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然而还有其他许多应激事件可以有多种定义方式,主要取决于你的生活状况、核心目标与特定需求之间的关系,你应对需要的能力,以及你对能力的自我评价。那些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剧烈痛苦的情境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种日常工作。1、两重评价 评价(appraisal)是指个体觉察到情境对自身影响的认知过程。Lazarus提出,评价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应激的原发性评价(primaryappraisal)发生于个体觉察到自身濒临的情境或事件的性质是有益还是有害之际。继发性评价(secondaryappraisal)包括对可供利用的应对手段(copingresources)及有效改善可能性的评估。认知评价的需求按过程可分成了两个阶段。初级评估阶段,是对于需求的严重性的初始评估,即原发性评价。这种评估起自“发生了什么”以及“这个事情对我是好是坏,还是无关?”的问题。如果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有关”,你就需要对应激源的潜在影响进行一下估计了,你需要判定伤害是否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或者是否需要你采取一些行动。一旦你决定了必须做些什么,二级评估就开始了。你要估计自己的个人和社会资源是否能够有效地应对压力情境,并斟酌被选的行动方案。当你开始尝试进行应对时,评估还在继续;如果起初的方法不奏效,压力没有消失,你就要拿出新的反应,并对它们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即继发性评价。认知评价是应激调节变量的一个例子。应激调节变量(stressmoderatorvariables)是指那些可以改变应激源对于特定类型的应激反应的影响的变量。调节变量对于应激源给个体反应造成的一般影响起过滤或改变的作用。例如,你的疲劳水平和一般的健康状况是影响你对遇到的心理或生理应激做出反应的调节变量。当你处于最佳健康状态时,你可以比自己状态不佳时更好地应对一个压力事件。你可以看到认知评价也符合调节变量的定义。你如何对应激源进行评价将决定你需要采取何种应对反应。2、两种不同的认知评价结果Selye将个体对应激的认知评价分为两种:积极的应激(eustress),消极的应激(distress)。积极的心理应激表现为情绪唤醒适度,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地调整思维与动机,有利于迅速地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评价,选择恰当的应对策略,充分发挥应对的能力。消极的心理应激表现为情绪过度唤起,要么过于激动,要么过于抑郁,自我认识不清,不能正确评价与认识现实情境与行为后果。不能正确选择应对策略,不能正常地发挥应对能力,造成极为不良地后果。在日常生活压力下,这种划分不明显,对应激刺激的反应未必异常,当个体受到的应激刺激超过一定的程度,加上当事人相应的心理特征,才会出现非理性的反应,导致心理行为失常。Selye把维持生命的能量储备称为“适应能”(adaptiveenergy),消极的、适应不良的应激反应最终将使这种生理意义上有限度的适应能耗尽而导致死亡。3、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影响个体认知评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键在于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而这与个体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心身状态有关。一般来说,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包括,对应激源的预期性(predictability),可预期的应激源影响小,尤其是在短期内发生的强烈应激源;对应激源的可控制(control),如果人们能够对应激源作某种控制,则可减轻其影响;再者,如何解释应激源,人对客观世界的知觉取决于对事物的解释,情绪反应则是对事物态度体验的外在表现,不良的认知评价多是不合理的观念造成,生活中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以下几种:▲ 此事不该发生 有些人把生活中的不顺利,学习、交往中的挫折、失败看做是不应该发生的。他们认为,生活应该是愉快的、丰富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互助的。一旦生活中出现诸如人际关系之间的冲突、成绩滑坡、好友负心、评不上优秀等等事件,就认为它不应该发生,而变得烦躁易怒、束手无策、痛苦不堪、失去信心。▲ 以偏概全有些人常常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简单地以个别事件来断言全部生活,一叶障目。例如,有人对自己不友好,就得出结论说自己人缘不好或缺乏交往能力;下次考试不如人意,就认为自己彻底失败,不是读书的材料;一次失恋就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等,从而导致自责自怨、自卑自弃的心理而焦虑、抑郁。以偏概全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认识上,也表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中。例如,因一事有错而对他人全盘否定;因社会有缺陷,存在阴暗面,就看不到光明,而彻底丧失信心。▲ 无限夸大后果有些人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象得非常糟糕、可怕。夸大后果的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陷越恶劣,最难以自拔。例如,一门功课考试不及格,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学不下去,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人生没前途,生命没价值。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己吓唬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的做法。(二)生理中介对“观念的”心理社会因素如何转变为“物质的”生理反应的关键部位及详细机制等问题,正是目前深入研究的领域,现有的生理学研究已经在脑与行为、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等领域积累了不少资料。应激的生理反应以及最终影响心身健康的心身机制所涉及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三者其实使一个整体。1、心理神经中介大脑的情绪结构,尤其是其中交感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当机体处于急性应激状态时,中枢神经的接受、加工和整合,传递到下丘脑,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被激活,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导致中枢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心理的躯体的和内脏的功能改变。2、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通过下丘脑-垂体腺-靶腺轴进行调节。垂体腺接受来自下丘脑的信号,分泌出两种对应激反应起重要作用的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TH)会刺激甲状腺,使机体获得更多可利用的能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被称为“应激激素”,会促进肾上腺的外部,即肾上腺皮质,使其释放控制新陈代谢的激素,并且使肝脏释放更多的糖进入血液。促肾上腺激素还会统治其它组织释放将近30种激素,每一种都在机体适应性的防御准备中充当一定的角色。3、心理-神经-免疫机制中枢神经系统、行为及免疫系统之间密切相关。现在已经知道,环境因素可影响免疫功能。除了免疫功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以及一些与免疫相关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癌症等可受到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宏观研究成果以外,近年来,在免疫与心理的微观研究中有所发展。现已认识到,免疫系统并非一个功能自主的单位,在心理应激反应过程中,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一般认为,短暂的不太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微增强免疫功能,强烈的应激则显著抑制细胞的免疫功能。一方面,神经系统作用于胸腺、淋巴结、骨髓、脾脏等免疫器官,通过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另一方面,下丘脑通过促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使垂体释放ACTH 并伴随内非肽的分泌,AVTH。内非肽均可通过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发挥作用;ACTH还可通过皮质醇影响免疫功能。长期较激烈的应激会损害下丘脑,造成皮质激素分泌过多,使内环境紊乱,从而导致胸腺和淋巴组织退化或萎縮,机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动力下降,嗜酸性细胞减少和阻滞中性白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等一系列变化,从而造成免疫功能抑制。三、应激反应当人们面临应激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和心理行为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在应激下通常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一)生理反应应激按性质分类两类:一类是短期的或偶发的,在此种情形下个体的生理反应是应急反应,应急性的。另一类应激是长期性的,亦即我们所讲的生活压力。1、应急反应19世纪20年代,坎农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动物和人类对于危险的反应。他发现一系列的神经和腺体反应将被引发,类似“总动员”的反应现象,使躯体做好防御和挣扎或者逃跑的准备。坎农将这种双重的应激反应称为战斗或逃跑〔fIght-or-f1ight〕反应。这种应激反应的中心位于丘脑下部,包括了许多种情绪反应。丘脑下部有时被视作应激中心,原因在于它在紧急事件中的双重功能:(l)它对于自主神经系统(ANS)的控制;(2)它对于垂体腺的控制。本能性的生理反应,可使机体立即进入应激状态,以维护生命安全。其行为表现为:一是向对象攻击,二是逃离现场。健康心理学家ShelleyTaylor和她的同事在近期的分析中发现,这些应激中的生理反应对于女性和男性会产生不同的结果。Taylor等人指出,女性不会体验到战斗或逃跑反应;相反,这些研究者指出,应激源会导致女性产生一种照料和结盟反应(tend-and-befriendresponse)。在应激时刻,女性首先通过照料孩子的需求来确保他们的安全;女性还会和她所在的社会团体中有着相同目标的成员结盟,从而减少对孩子的伤害。2、一般适应症候群当代第一位探究持续的严重压力对于躯体影响的研究者是HansSelye,他是一位加拿大的内分泌学家。20世纪30年代末期,Selye报告了实验动物对伤害性事件的一系列复杂反应,这些事件包括细菌感染、中毒、外伤、强制性束缚、热、冷等等。根据Selye的应激理论,许多种应激源都会引发相同的反应或一般性的躯体反应。所有这些应激源都需要适应:一个有机体必须寻回他的平衡或稳定,从而维持或恢复其完整和安宁。应激源带来的反应被Selye称为一般适应症候群(the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它包括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抵抗阶段和衰竭阶段(表5-4)。警觉阶段是一个短暂的生理唤醒期,它使得躯体能够有力行动而做好准备。根据生理的不同反应分为两个时期,一为震撼期,刺激导致情绪震撼,出现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肌肉松驰,缺乏适应能力;环境持续下去,即出现第二期反应,是为反击期,肾上腺分泌增强,全身生理功能上升。如果应激源保持下去,躯体则会进入抵抗期———个适度的唤醒状态。在抵抗期内,机体可以忍耐并抵抗长时间的应激源带来的衰弱效应。然而,如果应激源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或强度足够大,躯体的资源将会耗尽,机体将会进人衰竭阶段。 表5-4一般适应症候群阶段一:警戒阶段肾上腺皮层扩张淋巴系统增强激素水平升高对特定应激作出反应肾上腺素释放,伴随高水平的生理唤醒和消极影响对压力强度的敏感性更高疾病易感性增强(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会进入第二阶段)阶段二:阻抗阶段肾上腺皮层收缩淋巴结恢复原状原有激素水平稳定高度生理唤起自主神经系统的副交感神经起反应忍耐应激源;对进一步衰弱效应的阻抗对压力的敏感性提高(压力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当激素耗尽,疲劳出现,个体将进入阶段三)阶段三:耗竭阶段淋巴结构增强/功能障碍激素水平升高适应性激素耗尽抵抗初始和外部应激源能力下降情感体验——通常为抑郁疾病死亡个体-±个体一般阻抗水平成功阻抗疾病/死亡时间图5-6应激反应阶段(二)应激下的心理反应生理应激反应通常是自动的、预期的、无法用意识加以控制的内置反应。然而,许多心理反应却是习得的。它们依赖于对世界的知觉和解释。应激常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但是过度的应激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概括起来,应激中的心理反应有两大类:1、情绪性应激反应对生活应激源的躯体反应总体有情绪变化。在遇到意外事故时无疑会体验到GAS的警戒反应,但也有某种强烈的情绪感受。可能是焦虑,也许是愤怒。 情绪应激反应常与现实情境有关,如缺乏职业安全保障,婚姻冲突或频繁的日常困扰压力。多数情况下,当应激源撤除后反应就消失,若应激源长期存在或不断发生则反应也可持续,后果更严重。当没有机会恢复自己的情绪平衡或持续对抗应激源时,就会时之感到紧张和焦虑。强度增加,也可出现疲劳感,抑郁及无助。有时恒定的情绪唤起经常存在,使个体弄不清引起的原因,结果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或称“无端焦虑”,这种人不能解释其紧张与焦虑的情绪原因,有时还伴有突然的惊恐发作。焦虑与抑郁是最常见的应激性情绪。表5-5抑郁和焦虑时症状表现的百分率抑郁百分率焦虑百分率───────────────────────────────────────────情绪低落97感到紧张或鼓舞95对许多事情感到厌烦97神经质或内心激动94孤独感92恐惧感75感到满足减退91坐立不安感72逢事自责89促使要去做事的情感70易哭泣84心悸67感做每件事都很费劲81颤抖66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78无缘无故地突然恐慌56对未来有绝望感75持续段时间的害怕与惊恐48感到没有价值72对熟悉的事感到陌生感或不真实36丧失兴趣或愉悦66有被俘获的情感62结束生命的念头45───────────────────────────────────────────(资料来源:HorwitzMJ,WilnerN,KaltreiderN,etal.SignsandSymptomsof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ArchGenerPychiatr,1980,37:85~92)焦虑通常是对应激性遭遇的一种预期,如等待谈话,参加考试或运动竞赛都可引起。其典型表现是紧张不安的期待情绪,甚至惊恐,面容绷紧,愁眉锁眼,无法安静,两手做无意义的小动作,如握拳、弄指,且动作刻板重复。而抑郁通常发生于生活中应激性改变之后,人际关系的破裂,家人的丧亡,或严重的疾患,均可引起抑郁。其时心境悲观,愉快感丧失,自身感觉不良,对日常生活的兴趣缺乏(包括性欲抑制),常有自责倾向,自我评价降低,多伴睡眠与食欲障碍。有许多应激性事件,如离开大学,预期参加的群体性活动发生变化,可同时复合有焦虑和抑郁的情感。(2)认知性应激反应在应激情况下,注意力集中,清晰思维及正确回忆等认知功能的降低,是典型的认知应激反应,这反应是由于应激源增强的唤醒超过个体的最适水平所致。 最常见的认知应激反应是“灾难化”,这是指对急性事件的潜在后果详加描述和过分强调。例如:在考试期间,有考试焦虑的学生诉说“我要落后了”或“班上每个人都会比我考得好”。这些反应多见于学习能力中等或没有把握取得好的考试成绩者。灾难化不仅直接干扰正常的认知功能,而且还因强烈的情绪和生理唤醒,而增强总的应激反应,从而进一步影响成绩。另一些认知应激反应与上述不同,如否认(不承认应激源的客观存在)、潜抑(压抑下去,不去考虑它们)或转移(自己在外受气,回家在孩子身上发泄)等这些心理防御机制。3.行为应激反应个体躯体性和情绪性应激反应的线索来自行为应激反应,就是说,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行、目光看出其变化,如苦恼的面部表情,变调的声音、颤抖痉挛、激动不安,都是生理应激反应的常见指标。姿势也可传送有关应激的信息,有经验的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在实践中经常运用这种技巧。当应激唤醒超过最适水平时,躯体协调、行为技能及行为的其它方面都会受到损害。例如在应激情境下,签字、点烟、举杯等动作走样。更为明显的表现为个体企图回避应激源,如有人辞去职务,离开学校甚至企图自杀。自杀的主要原因都是难以应对遇到的应激源,如学习成绩的压力,失恋的痛苦,经济的困境,难以摆脱的无穷无尽的日常困扰等。争吵常见于家庭成员间,是一种常见的应激性行为反应,它是由挫折、冲突及其它应激源所触发的攻击性行为。与应激源,个人的童年环境(争吵的环境、父母的教育不良),社区环境,酗酒,药物滥用等有关。上述应激反应,是个体的不同侧面来应对应激时的反应情况。有时人们处在高度应激情境时不表现应激征象,只是在灾难性事件过去后一段时间才体验到应激反应,即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心理学家试图将人们对于灾难的反应进行概化,从而可以在新的灾难发生时,缓和最糟的结果,让人们保护自己。强奸和乱伦的受害者;飞机和其他严重的交通事故的幸存者;退伍军人以及其他一些亲身经历了创伤性事件的人们,可能在情绪上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应激反应,个体不断地以某种形式重复体验到伤性事件,比如闪回或噩梦。患者对日常的生活事件感情麻木,并且感觉和他人疏远了起来。最后,这些反应带来的情绪上的伤痛将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比如睡眠问题,对于幸存的内疚感,注意力集中困难,以及极端的惊恐反应。强奸受害者通常会出现许多创伤后应激的症状(Aciernoetal.,1999)。在遭到袭击后的两周进行的评估中,94%的强奸受害者被诊断为PTSD,遭袭击后的第12周,仍有51%的受害者符合诊断标准(Foa&Riggs,1995)。下面是两位遭到强奸的大学生事后谈话的摘录,从中揭示了这种强烈而持久的情绪。女孩1:我很长时间来仍感到震惊。我可以接受我是一位强奸受害者的事实;但我的情绪在一个月后才开始平静下来。女孩2:在最初的两周,我可以选择一些人进行倾诉,这非常有帮助。但在随后的两周,事情看上去是,“好了,她没事儿了,我们可以继续了。”但实际上,你走得越远,你所需要的支持越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更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同时需要去对付它们。女孩1:在某一点上你总想否定发生的一切,你要将它们完全埋没。女孩2:它是如此的不现实以至于你不想相信这一切真的发生了或有可能发生。然后你就会陷入漫长的恐惧和愤怒之中。 女孩1:我对于慢跑极度恐惧。(她是在慢跑时遭到强奸的。)在我遭到强奸后,我完全停止了一切体育活动。直到这季度我才重新开始,但每当我慢跑时,我始终感到恐惧。我的脉搏加快。当然,我不会再独自慢跑了,但恐惧仍然持续存在。女孩2:还有一种感到所有的朋友都背叛了你的感觉。我做过这样一个梦,我在宿舍外遭到了袭击。在梦里,每个人都从他们的窗户里向外看着——每张脸都如此清晰——我的每个朋友都站在窗户那里看着,甚至有人距我仅两英寸之遥。他们都只是看这一切发生,没有人做任何事情。我惊醒过来,感到极度寂寞(斯坦福日记,1982)。创伤后应激的情绪反应可以在灾难后立即发作,在数月后平息。这些反应也可能会一直持续,变成了慢性综合症,称为残余应激模式(residualstresspattern)。他们也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后才发生。临床学者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的许多退伍军人出现了残余或延迟的应激障碍。这些说明,并非每个人都会从各种急性应激事件中“康复”起来。这种在创伤经历后过一段时间再发生的应激综合征称为延缓应激反应。这种反应往往出现在强烈应激经历之后,是一种焦虑障碍。第二节应对机制 应对(coping)是指对付那些被知觉为紧张或超过了个体资源所及的内在或外要求的过程。应对可能包括行为的、情绪的或动机上的反应及想法。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copingstrategies)。当前,一般认为,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一、心理应对进行应对的两条主要途径分别是是否直接面对问题——问题指向的应对——还是为了减轻压力产生的不适——情绪指向的应对。应对策略类型见表5-6。表5-6应对策略类型──────────────────────────────────────────应对策略类型举例──────────────────────────────────────────问题指向性应对通过直接的行动或问题解决行为攻击(摧毁、消除或削弱威胁)来改变应激源或任何它的关系。逃跑(使自己远离威胁)选择攻击或逃避(讨价还价、磋商)避免未来的应激(提升承受压力的能力,降低预期压力的强度)情绪指向性应对通过行动来改变调节自己的情绪针对躯体的做法(使用抗焦虑药物、放松训练)反应,但不改变应激源针对认知的做法(自我想象、分心、认知改变)调试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导致额外焦虑的疗法─────────────────────────────────────────────一)情绪集中性应对情绪指向的应对方法对于应付那些不可控的应激源产生的影响更为奏效。1、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s)(略)2、改变认知策略一个有效适应压力的方法是改变你对于应激源的评价以及你对于应对它们的方式的自败认知(self-dafeatingcognitions)。你需要换一种方式来考虑你的处境、你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在解释那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时所采用的归因方式。心理上应对压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重新评价应激源自身的性质,即是重新评价情境(reappraisingthesituation)。一是重新组织你对于应激反应的认知结构,即认知性再评价(congnitivereappraisal)。人们可以通过评价生活事件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活中的压力体验的想法(Lazarus&Lazarus1994)。学习换一种方式考虑特定的应激源,重新标定它们,或者想象它们处于较小威胁(甚至是可笑的)的情境当中,都是用以减小压力的认知再评价方式。你也可以通过改变你对自己说的话或改变你的处理方式来控制压力。认知——行为治疗师DonaldMeichenbaum(1977,1985,1993 )提出了一种分为三个阶段的应激思想灌输法。在第一个阶段,人们首先要对他们的实际行为获得更多的认识,是什么引发了它,以及它的结果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最佳方法是记日记。通过了解了起因和结果,人们会对他们的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界定,这些记录将增加他们的可控感。比如说你会发现,你的成绩很低(一个应激源)是因为你几乎没有给课后作业留多少时间,自然难以很好完成。在第二个阶段,人们开始认同那些可以抵消非适应性、自败行为的新做法。也许你会安排一些固定的“学习时间”,或者限制你每晚打电话聊天的时间只能有10分钟。在第三阶段,当适应性行为已经建立后,个体要对他们的新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价,避免先前那种令人难堪的内心独白。他们不再对自己说,“我可真幸运,老师提问的内容刚好是我看过的”,他们会说“我很高兴我为老师的提问做好了准备,在课堂上可以明智反应的感觉真不错”。这种三阶段的方式意味着建立与以前的挫败性认知不同的反应和自陈。一旦走上这条路,人们就会意识到他们正在改变——并对改变满怀信心,从而带来更大的成功。表5-7对考试压力的认知调整────────────────────────────────────容易产生应激的认知调整后的认知────────────────────────────────────考试成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考试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考试失败说明自己无能失败是成功之母考不好丢面子不及格不是绝路觉得对不起父母的期望读书是自己的事,只要尽力就行别人成绩比我好同学成绩比我好,我为他们高兴────────────────────────────────────3、减轻紧张应激反应伴随生理唤醒。过度的唤醒可呈现肌肉紧张,减轻紧张(tensionreduction)是指设法直接抑制应激引起的生理唤起及其相关的症状。具体方法有:适度的镇静剂运用;体力锻炼;放松训练等。镇静剂包括乙醇、巴比妥类及苯二氮(安定)类,这些制剂能快速、有效地衰减应激引起的生理唤起,并不同程度引起睡眠。这些制剂虽然有助于短期控制应激反应,但是容易导致药物依赖等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要长期控制应激反应,最好是用更积极的应对方法来代替镇静剂。而体力锻炼,是一项减轻应激的有效技术。经常锻炼的人可以主动调节何时用力、何时放松来控制唤起水平,运动的随意性质提供掌握与自我控制的感觉,这是应激所引起的唤起所缺乏的。有规则的强力运动常伴有随后的松弛状态。这种反跳式的松弛可以持续数小时,在此期间可以阻断任何应激引起的唤起。放松训练(relaxationtraining)主要是学习消除肌肉的紧张。当应激事件出现时,紧张不断积累,压力体验逐渐增强。此刻,持续几分钟的完全放松比一个小时的睡眠效果更好。放松可以通过呼吸、想像、静坐、自律放松等方法。那么何时需要放松?何时放松为好?我们可以从身体、精神方面了解自己。从身体方面了解可以观察饮食是否正常、营养是否充分、睡眠是否充足、有无适量的运动等;从精神方面了解可以观察处事是否镇定、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心平气和。如果都是“是”说明比较放松,如果大部分回答是“不是”,那么需要借助放松来调整。放松训练方法有多种,每种都是通过机体主动放松来增强对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是一种自我调整的方法。 (二)问题集中性应对问题集中性应对,包括了所有直接对付应激源的策略,无论是外在的行动还是认识上的问题解决行为。你要么面对威胁,要么逃跑;你要试图通过收买或其他激励性方法来战胜他或她。你关注的焦点是要对付的问题和产生应激的事件。你要认识到要采取的行动,对情况和你所拥有的应对资源有所估计,还要采取适当的反应来消除或减轻威胁。1、事先应对事先应对(anticipatorycoping)涉及学会可以应用于未来应激情境的技巧。主要是:①获得信息;②建立行动规划;③自我调节。(1)获得信息(gaininformation),即尽可能多地获得有关应激事件地信息,为建立一种符合应激需求的行动规划打下基础。(2)建立行动规划(developingaplanandaction),个体必须首先预期他可能遇到的需求,以及实现这些需求的反应,即设想一个尽可能接近现实的应激情境,审视这种应激情境,预期可能发生的困难,当判定困难后,个体可以排练或实践相应的反应。(3)自我调节(self-monitoring),是一种通过认知控制应激的能力。个体可以学一种简单的松弛反应或对情境作某种重新评价,通过这些方法阻断应激反应,可以有效地减轻个体面对的应激。2、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是他人提供的一种资源,告知某人他是被爱、被关心、被尊重的,他生活在一个彼此联系且相互帮助的社会网络当中。除了这些社会情感支持的形式外,他人还可以提供有形的支持(金钱、运输、住房)和信息支持(建议、个人反馈、信息)。任何一个你与之有着明显的社会关系的人——比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和邻居——都可以成为你在需要时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一部分。社会支持存在三种主要形式:①给予信息和指导;②给予关怀、影响和教育;③提供鼓励和保证。许多研究者都指出了社会支持在缓解压力带来的伤害方面的作用。当人们有他人可以去依靠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压力、失业、婚姻困扰、严重疾病、其他各种灾难,以及他们日常生活中遇别的问题。社会支持的积极效果不仅表现在有助于对压力事件的心理调节,它还可以促进个体从已确诊的疾病中康复并减少患者死亡的危险。二、心理防御机制(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是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起到了暂时减轻焦虑的作用。这种反应典型地采用习惯性和潜意识的方式,以消除或保持一个人的内心焦虑、罪恶感以及松动的自尊心。多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就是说是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的。(二)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九种防御机制,后来安娜.弗洛伊德发展了防御机制理论。至今,已有数十种防御机制被提出。按照个人心理发育程度的成熟性,Vaillant将防御机制分为四种类型: 1、“自恋式”(psychoticdefensemechanisms),是一个人在婴儿早期常常使用的机制,只顾自己,只爱恋自己,不会关心他人,常轻易地否定,抹杀或歪曲事实。但精神病人常用,故又称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否曲、外射等。2、不成熟式(inmaturedefensemechanisms),多发生在幼儿期,但也被成年人采用。包括:内射、退行、幻想。3、神经质式(neuroticdefensemechanisms),儿少时期得到充分利用,在成人中也被采用,但在神经症病人常被极端采用。是在个体发展到逐渐分辩什么是自己的冲动、欲望,什么是现实的要求与规范之后,在处理内心挣扎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制。包括:潜抑作用、隔离作用、反向作用、合理化、转移等。4、成熟式(maturedefensemechanisms),出现较晚的、成功的、有效的适应方式,成熟的成年人常用。包括:压抑、升华、幽默等。(三)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升华(sublimation)指把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要求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卫术。所谓建设性就是将受到挫折引起的痛苦,经过净化,提高转化为动力,建立更高尚的追求,并以此激励前进。“孔子厄而著春秋,司马迁腐而出史记。”就是真实的写照。2.幽默(humor)当一个人处境困难或陷于尴尬境地时,通过幽默的语言来化险为夷,度过难关;或通过幽默间接表达潜意识意图,在无伤大雅的前提下,表达意念处理问题。表现一个人的机智、应变能力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如我国春秋时代,“晏子使楚”的故事中,晏子用幽默的语言不仅避免了自己受辱,而且维护了齐国的尊严。3.压抑(repression)是指当一个人的欲望、冲动或本能无法达到满足或表现时,有意识地去压抑,控制,想办法延期以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最基本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换句说话,压抑作用是自我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执行的心理机能。可以说,我们之所以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每个人的压抑作用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的。越是成熟,有修养的人,就越能够自如地使用压抑作用。4.合理化作用(rationalization)合理化作用又叫文饰作用,是指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要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用有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辩解,将面临的窘迫处境加以文饰,以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卫术。是人们应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其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人的行为常由许多不同的动机而产生。一般来说,越是发于情感的、越是以自我为出发点的,合理化在各种动机实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往往以冠冕堂皇的大道理来解释行为,以冲淡其潜意识中因自私冲动而引起的不安。在一系列动机中选择部分最动听、最崇高的,而且最适合“理性”的动机加以强调,企图掩盖其内心所不能接受的原因,仿佛只有这一种原因无其他,以便使自己感到心安理得。如:学生考试不及格,就归咎于教师教得不好。然而承认由于自己的任何一种原因,都引起心中不快,归咎于教师的不好,就心安理得了,所谓“天亡我也,非我之过。” 合理化作用的另一种表现是酸葡萄效应,在追求得不到的东西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得为自己找个理由,借以自我安慰,常见是贬低对方,非本身的条件不够,追求不力。《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是很好的例子。与合理化作用中的酸葡萄心理相对应是甜柠檬心理,不说得不到的不好,却百般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这样可以减低痛苦、失望。如“破财免灾”。这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心理防卫机制,不失为帮助人们接受的好办法。运用得当,可消除心理紧张,缓和心理气氛,减少攻击性冲动和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若运用过度,则会妨碍人们追求真正需要的东西。有些心理障碍的病人,也常用合理化来处理问题。有个病人,怀疑邻居故意与他为难,制造响声来搔扰他。于是强调邻居间应和平共处,相互敬爱,但却时常批评邻居不讲道理,没良心,罪大恶极……当他觉得,邻居在吵闹时,马上凶狠狠地跑到邻里家里高声大骂,甚至动手打人。还言之有理地认为他在教育大家“如何和平相处”。5.否认(denial)不是把已经发生的挫折和不满、不愉快情绪、情境有目的的“忘却”,而是以根本上对其发生的或存在的问题采取“不承认”的态度,就象根本没有发生一样,从而避免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即为否定作用的表现。极端的否认作用表现为精神病患者的自知力丧失,否认有病。6.退行(regression)内心的冲突无法解决时,自我退回到较幼稚的心理发展阶段,从而出现幼稚的语言,行为,以求心理安慰。现代心理学认为,当遇到挫折、疾病时,或无法满足某种需要时,人们可能放弃成人处事方式,而采用幼稚的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方法去应付环境处理问题,满足需要。象儿童一样为得到某物而耍赖、无理纠缠。7.反向作用(reactionformation)由于社会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制约,个体将潜意识中某种不能直接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在意识层面以完全相反的方式表现出来。十分贪财的人却大谈金钱是万恶之源,反对拜金主义、“此地无银三百两”等。8.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和感受转移到他人身上,也有把别人的行为特征转移到自己身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投射包括①外向:把自己不良的品质投射到外部,是我不好天下人都不好。②内向:把外部的转移到自身。如失恋后无法承受,模仿失去之人的言谈举止、爱好、以慰自身的悲痛不能正确处理现实关系,歪曲现实(仿同作用)。广义投射:泛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而投射的心理并非都是意识所排斥的。表述节日的欢乐心情时用“赏心悦目的鸟语,含笑迎人的花枝”、“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等。应对(coping)是指对付那些被知觉为紧张或超过了个体资源所及的内在或外要求的过程。应对可能包括行为的、情绪的或动机上的反应及想法。由于应对可以被直接理解成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故又称为应对策略(copingstrategies)。当前,一般认为,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一、心理应对进行应对的两条主要途径分别是是否直接面对问题——问题指向的应对——还是为了减轻压力产生的不适——情绪指向的应对。应对策略类型见表5-6。表5-6应对策略类型 ──────────────────────────────────────────应对策略类型举例──────────────────────────────────────────问题指向性应对通过直接的行动或问题解决行为攻击(摧毁、消除或削弱威胁)来改变应激源或任何它的关系。逃跑(使自己远离威胁)选择攻击或逃避(讨价还价、磋商)避免未来的应激(提升承受压力的能力,降低预期压力的强度)情绪指向性应对通过行动来改变调节自己的情绪针对躯体的做法(使用抗焦虑药物、放松训练)反应,但不改变应激源针对认知的做法(自我想象、分心、认知改变)调试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导致额外焦虑的疗法─────────────────────────────────────────────(一)情绪集中性应对情绪指向的应对方法对于应付那些不可控的应激源产生的影响更为奏效。1、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s)(略)2、改变认知策略一个有效适应压力的方法是改变你对于应激源的评价以及你对于应对它们的方式的自败认知(self-dafeatingcognitions)。你需要换一种方式来考虑你的处境、你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在解释那些出乎意料的结果时所采用的归因方式。心理上应对压力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重新评价应激源自身的性质,即是重新评价情境(reappraisingthesituation)。一是重新组织你对于应激反应的认知结构,即认知性再评价(congnitivereappraisal)。人们可以通过评价生活事件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生活中的压力体验的想法(Lazarus&Lazarus1994)。学习换一种方式考虑特定的应激源,重新标定它们,或者想象它们处于较小威胁(甚至是可笑的)的情境当中,都是用以减小压力的认知再评价方式。你也可以通过改变你对自己说的话或改变你的处理方式来控制压力。认知——行为治疗师DonaldMeichenbaum(1977,1985,1993)提出了一种分为三个阶段的应激思想灌输法。在第一个阶段,人们首先要对他们的实际行为获得更多的认识,是什么引发了它,以及它的结果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最佳方法是记日记。通过了解了起因和结果,人们会对他们的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界定,这些记录将增加他们的可控感。比如说你会发现,你的成绩很低(一个应激源)是因为你几乎没有给课后作业留多少时间,自然难以很好完成。在第二个阶段,人们开始认同那些可以抵消非适应性、自败行为的新做法。也许你会安排一些固定的“学习时间”,或者限制你每晚打电话聊天的时间只能有10分钟。在第三阶段,当适应性行为已经建立后,个体要对他们的新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价,避免先前那种令人难堪的内心独白。他们不再对自己说,“我可真幸运,老师提问的内容刚好是我看过的”,他们会说“我很高兴我为老师的提问做好了准备,在课堂上可以明智反应的感觉真不错”。 这种三阶段的方式意味着建立与以前的挫败性认知不同的反应和自陈。一旦走上这条路,人们就会意识到他们正在改变——并对改变满怀信心,从而带来更大的成功。表5-7对考试压力的认知调整────────────────────────────────────容易产生应激的认知调整后的认知────────────────────────────────────考试成功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考试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考试失败说明自己无能失败是成功之母考不好丢面子不及格不是绝路觉得对不起父母的期望读书是自己的事,只要尽力就行别人成绩比我好同学成绩比我好,我为他们高兴────────────────────────────────────3、减轻紧张应激反应伴随生理唤醒。过度的唤醒可呈现肌肉紧张,减轻紧张(tensionreduction)是指设法直接抑制应激引起的生理唤起及其相关的症状。具体方法有:适度的镇静剂运用;体力锻炼;放松训练等。镇静剂包括乙醇、巴比妥类及苯二氮(安定)类,这些制剂能快速、有效地衰减应激引起的生理唤起,并不同程度引起睡眠。这些制剂虽然有助于短期控制应激反应,但是容易导致药物依赖等新的一系列问题。所以要长期控制应激反应,最好是用更积极的应对方法来代替镇静剂。而体力锻炼,是一项减轻应激的有效技术。经常锻炼的人可以主动调节何时用力、何时放松来控制唤起水平,运动的随意性质提供掌握与自我控制的感觉,这是应激所引起的唤起所缺乏的。有规则的强力运动常伴有随后的松弛状态。这种反跳式的松弛可以持续数小时,在此期间可以阻断任何应激引起的唤起。放松训练(relaxationtraining)主要是学习消除肌肉的紧张。当应激事件出现时,紧张不断积累,压力体验逐渐增强。此刻,持续几分钟的完全放松比一个小时的睡眠效果更好。放松可以通过呼吸、想像、静坐、自律放松等方法。那么何时需要放松?何时放松为好?我们可以从身体、精神方面了解自己。从身体方面了解可以观察饮食是否正常、营养是否充分、睡眠是否充足、有无适量的运动等;从精神方面了解可以观察处事是否镇定、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心平气和。如果都是“是”说明比较放松,如果大部分回答是“不是”,那么需要借助放松来调整。放松训练方法有多种,每种都是通过机体主动放松来增强对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是一种自我调整的方法。具体途径见图5-7。自律训练瑜伽冥想深呼吸 渐进性放松运动气功催眠身体的放松减轻压力图5-7减轻压力的放松途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