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必修4

政治: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必修4

ID:20451734

大小:1.29 M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11

政治: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必修4_第1页
政治: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必修4_第2页
政治: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必修4_第3页
政治: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必修4_第4页
政治: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必修4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治:3.10《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1.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1)原理内容(否定之否定规律):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③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汲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辨证法的要求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辨证的要求④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

2、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⑤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与辩证的思维方法相对立的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其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2)方法论意义: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②要尊重书本知识。因为书本是传播知识的载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任何书本知识都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③要尊重权威。因为权威往往比普通人更能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任何权威都不可能

3、永远正确,永远不犯错误。④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①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也有它不存在的理由。即对现存的事物,辩证法在肯定的同时又否定。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辩

4、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批判和发展。(3)方法论意义: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2009江苏,32)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

5、的对立中思维”【解析】“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这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表现,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肯定、否定之间不能辩证统一。【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辩证否定的基本内涵,包括实质、特点等。1.(2010海南模拟)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A.①②B.②③C.①

6、④D.③④【解析】①错在“全面肯定”。④错在“重新建构传统文化”。【答案】B1.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②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变革的作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第二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③实际应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强调了科技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我们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都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7、我们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意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创新,江泽民强调要选择那些对科技进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密切相关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技术项目进行自主攻关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技术产权;要在高起点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的同时,不断提高自主研制、开发和创新能力。知识创新又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此,国家要在不断完善和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同时,制定和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总之,以科技创新为龙头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机车。(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8、①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时地通过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打开更广阔的通途。同时,理论、科技、文化都受制度的制约,与此相应,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也必将受到制度创新的制约。因此,唯有制度创新,才能为其他创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②制度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