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doc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doc

ID:20491278

大小:47.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2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doc_第1页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doc_第2页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doc_第3页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doc_第4页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作者:苑文英,刘秀华,耿彦生,于朝云,刘未华,唐志远【摘要】目的通过对大蒜素治疗和未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免疫组织脾淋巴细胞数、肠系膜PP结数、肠内皮淋巴细胞数及对再攻击感染免疫力测定,了解大蒜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治疗组、感染组和对照组,用5X104个/只RH株弓形虫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当天用大蒜素治疗,1次/d,持续14d,治疗后0,2,4,6,8,10,12周断颈处死小鼠,记数脾淋巴细胞、肠系膜PP结、肠内皮淋巴细胞数,并用1X106个/只速殖子再次感

2、染小鼠,观察存活情况。结果在观察的时间段内,肠系膜PP结数无明显变化,脾淋巴细胞数、IEL数治疗组高于感染组和对照组,以治疗后4,6,8周差异具有显著性分离与计数将去除PP结和冲洗肠液后的小肠剪成1〜2cm的小段,并纵行剪开,将洗过的肠段悬浮在含EDTA的PBS烧杯中,37°C磁力搅拌1500r/minX30min。300目不锈钢网过滤,再用内装脱脂棉过滤,过滤后2500r/minX8min离心,沉淀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将IEL与肠上皮细胞分离。用微量移液器吸出白色雾状IEL层,2%台盼蓝染色后计数

3、IEL。对再攻击感染免疫力测定取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各42只共126只小鼠,于实验第8周用1X106个/只速殖子再次感染小鼠,观察至43周结束,记录活动情况、计算存活率。2结果脾T淋巴细胞数变化在观察的实验周期中,对照组小鼠脾淋巴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感染组、治疗组在感染后第2周开始增生,第4周迖高峰,第6周降至对照组水平,第4周明显高于对照组(P小肠PP结数变化在观察的实验周期中,各组小鼠小肠PP结数目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平均为个,感染组为个,对照组个,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数变化实验周期内对照组小鼠IEL数量有

4、轻微变化,但无显著性。感染组和治疗组显著增生,第4周有显著性差异,随后逐渐下降,第8周降至对照组水平。第4,6周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再攻击感染存活率治疗组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感染组和对照组(P3讨论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虫,感染机体后主要引起细胞免疫,T细胞在此免疫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3],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T细胞对外来抗原或疫苗刺激的增殖性反应代表机体系统免疫应答水平。FreyreA[4]等用弓形虫卵囊经口感染孕猫进行免疫研究发现,感染后猫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是致死性的威胁,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病理变

5、化是在第6天左右。BarraganA[5]等用弓形虫包嚢口服感染小鼠,发现能透过生理屏障感染其他部位,诱导肠道应答高峰在感染后第6天并持续至第7,8天。陈光认为“大蒜素能抵抗弓形虫速殖子进入细胞,特别使抑制在细胞内增殖作用明显,机理是诱导虫体凋亡和直接杀死,通过调节免疫应答平衡来恢复免疫力的”。为与包囊感染发生的免疫应答进行对比,观察不同毒力虫株和感染方式的进程及后果,我们实验采用强毒株RH株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结果显示:治疗组、感染组、对照组脾T细胞和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数在第4,6,8周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小鼠

6、小肠PP结数目无明显变化,说明经口感染速殖子也能有效刺激脾T细胞增生,并且大蒜素加强了这种增生能力,小肠PP结不是靠数量的增多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组织结构的变化促使功能加强,肠道黏膜免疫效应部位IEL是体内最大淋巴细胞群[6],因其特殊的定位而成为黏膜表面抵抗病原体入侵肠道的首道免疫屏障,增生明显、持续时间长,是效应部位发挥免疫的主要组织[7],当抗原再次暴露于接触过低剂量强毒株速殖子感染小鼠的免疫组织时,应答迅速,使存活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大蒜素增强了免疫能力[8]。【参考文献】[1]NguyenTD,Big

7、aignonG,Markine-GoriaynoffD,etal.VirulentToxoplasmagondierproductionofproinflammatorycytokinesIL12andgamFna-interferon[J].TMedMicrobiol,XX,10(52):869.[2]刘涛,徐秀菽,叶红兵,等.弓形虫隐性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J].贵州医药,2001,25(12):1122.[3]殷国荣,韩剑峰,刘红丽,等.经口感染弓形虫诱导的小鼠肠道黏膜T细胞亚群变化[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

8、杂志,XX,17(4):199.[4]FreyreA,FaIconJ,CorreaO,etal.FetalToxoplasmainfectionafteroocystinoculationofpregnantrats[J].ParasitolRes,XX,89(5):352.[5]BarraganA,SibleyLofToxoplasmagondiiacrossbiologicalb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