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

ID:25450414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_第1页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_第2页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_第3页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_第4页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蒜素对弓形虫感染小鼠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的影响论文苑文英,刘秀华,耿彦生,于朝云,刘未华,唐志远【摘要】目的通过对大蒜素治疗和未治疗弓形虫感染小鼠免疫组织脾淋巴细胞数、肠系膜PP结数、肠内皮淋巴细胞数(IEL)及对再攻击感染免疫力测定,了解大蒜素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治疗组、感染组和对照组,用5×104个/只RH株弓形虫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freelagondii)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虫,可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大部分宿主。急性感染阶段,速殖子在体内迅速增殖,机体对其免疫应答主要为IFN-γ介导的细胞免疫[1]。慢性感染是由于弓形虫由速殖子转为生长缓慢的包囊状态[2],从而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

2、。在免疫抑制的个体中,如化疗病人、AIDS患者,弓形虫是一种重要的机会致病原,它可由慢性感染再燃而引起严重病变。为研究大蒜素在改善低剂量强毒株速殖子感染小鼠的免疫组织应答和存活情况,进行了此项实验,探讨通过调节免疫应答平衡来恢复免疫力的机制。1材料与方法1.1弓形虫RH株购自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由河北大学医学部实验中心保种。1.2动物SPF级BALB/c小鼠购自河北医科大学,由河北大学医学部实验中心动物室繁殖,8周龄。颗粒饲料喂养,自然光照、自由进食饮水。1.3药物大蒜素,针剂,30mg/支,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70802。1.4分组126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感染

3、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RH株弓形虫速殖子5×104个/只经口感染小鼠,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治疗组感染当天给大蒜素80μg/只,1次/d,连续14d,感染组灌服生理盐水替代。1.5指标及测定方法1.5.1脾T淋巴细胞分离与计数将脾置于300目不锈钢网上研磨,用PBS洗涤离心,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试管内中层白色膜状淋巴细胞;用2%台盼蓝染色,计数淋巴细胞。1.5.2小肠PP结分离与计数摘取小肠,置于5%FBS-PBS中,计数小肠浆膜表面PP结数目(通常在肠系膜附着处对侧,丘状隆起,色泽较白)。1.5.3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分离与计数将去除PP结和冲洗肠液后的小肠剪成1~2cm的小

4、段,并纵行剪开,将洗过的肠段悬浮在含EDTA的PBS烧杯中,37℃磁力搅拌1500r/min×30min。300目不锈钢网过滤,再用内装脱脂棉过滤,过滤后2500r/min×8min离心,沉淀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将IEL与肠上皮细胞分离。用微量移液器吸出白色雾状IEL层,2%台盼蓝染色后计数IEL。1.5.4对再攻击感染免疫力测定取对照组、感染组和治疗组各42只共126只小鼠,于实验第8周用1×106个/只速殖子再次感染小鼠,观察至43周结束,记录活动情况、计算存活率。2结果2.1脾T淋巴细胞数变化在观察的实验周期中,对照组小鼠脾淋巴细胞总数无明显变化,感染组、治疗组在感染后第2

5、周开始增生,第4周达高峰,第6周降至对照组水平,第4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见表1。表1小鼠脾淋巴细胞数(略)2.2小肠PP结数变化在观察的实验周期中,各组小鼠小肠PP结数目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平均为8.60个,感染组为8.34个,对照组8.46个,3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见表2。2.3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数变化实验周期内对照组小鼠IEL数量有轻微变化,但无显著性。感染组和治疗组显著增生,第4周有显著性差异,随后逐渐下降,第8周降至对照组水平。第4,6周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见表3。表2小肠PP结数目(略)表3小鼠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

6、L)数(略)2.4再攻击感染存活率治疗组小鼠存活率显著高于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见表4。表4各组小鼠存活率(略)3讨论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虫,感染机体后主要引起细胞免疫,T细胞在此免疫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3],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脾T细胞对外来抗原或疫苗刺激的增殖性反应代表机体系统免疫应答水平。FreyreA[4]等用弓形虫卵囊经口感染孕猫进行免疫研究发现,感染后猫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是致死性的威胁,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病理变化是在第6天左右。BarraganA[5]等用弓形虫包囊口服感染小鼠,发现能透过生理屏障感染其他部位,诱导肠道应答高峰在感染后第6天并持续至第7,8天。陈光

7、认为“大蒜素能抵抗弓形虫速殖子进入细胞,特别使抑制在细胞内增殖作用明显,机理是诱导虫体凋亡和直接杀死,通过调节免疫应答平衡来恢复免疫力的”。为与包囊感染发生的免疫应答进行对比,观察不同毒力虫株和感染方式的进程及后果,我们实验采用强毒株RH株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结果显示:治疗组、感染组、对照组脾T细胞和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数在第4,6,8周有显著性差异,各组小鼠小肠PP结数目无明显变化,说明经口感染速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