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本阅读的有效“细读点”

探寻文本阅读的有效“细读点”

ID:20495636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0

探寻文本阅读的有效“细读点”_第1页
探寻文本阅读的有效“细读点”_第2页
探寻文本阅读的有效“细读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寻文本阅读的有效“细读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寻文本阅读的有效“细读点”江苏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小学(224041) 耿俊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明:“语文的阅读、写作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其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和课本之间平等沟通对话的过程。”当前,语文教师的共同目标应是在与学生互动的学习过程中达到平等对话,提高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新的教学思想确定的新的教学模式应是一种师生间的积极合作、经验共享、沟通对话。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课堂上的“领导者”变为“参与者”,从“灌输”形式的教学变为“提示”形式的教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起到参与、互动、指引、提升的作用,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自主合作的

2、学习氛围中让学生自身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互动研究的能力,得到深层次的发展。一、平等对话,师生互动新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平等交往、师生参与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尊重、理性互动,形成不歧视和人人参与的对话方式。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读过范文之后,正准备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主旨。这时,一位学生举手提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他认为李时珍为查访药材夜宿古寺,这种行为体现了一种乐观的探险主义精神。通常教师对于这一内容只会笼统地解释为:文章彰显了李时珍治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3、和刻苦求知的精神。在这种“灌输”式教学形式下,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机械记忆,理解不深。其实,教师大可鼓励学生参与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例如,以“夜宿”为切入点,对于人物“夜宿”的原因,人物“夜宿”的语言、行动等进行探究,让学生自由讨论,在师生互动中感受李时珍的精神品格。在交流沟通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故事的情节发展,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层次的理解。二、个性对话,生生互动现在的学生看待问题早已不满足于单一式的思维方式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特点对待语文中的阅读与写作。例如,有的学生习惯于逆向思维,而有的学生阅读时喜欢发散性的思维方式。正如学习

4、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一课,在了解了“卢沟桥事变”史实的基础上,多数学生表现出对当年日寇侵略中国、烧杀抢掠的憎恨和对中国军民拼死血战,顽强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行为的敬仰。而有的学生则同时提出,战争年代,人们非死即亡,从军事上讲,日本人趁黑夜袭击卢沟桥的行为十分聪明。有的学生却想到日寇贪得无厌,进攻卢沟桥后会扩大一步侵略中国的领土。学生们思想迥异,经过激烈的争论,互动出不同的思想,获得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性增加,就可以逐步知晓与他人对话的重要性,在提出自己对问题理解的同时又能共享到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不同思维方式的交

5、汇中,学生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并学会多角度、较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合作对话还有利于提升学生之间的友谊。学生在对话互动过程中,主动提出异于教师死板的问题,自由地和同学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敢于尝试新颖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并在对话中反思不足。这样,所有参加者利用对话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得以提升,在思想的火花碰撞时,意外得到奇异的创新型思维,彰显出个性的魅力,这能使每个人的才智水平得以充分发挥。三、文本对话,人本互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使之积极参与

6、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教师在立足语文课本的同时,不能局限于课本的规定。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引导学生从“死”的静态书本状态中走出来,引进动态的教学互动模式。与文本之间相互对话,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对课本提出质疑,虽然有些想法并不十分成熟,但往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九色鹿》,描述了九色鹿救下濒死的落水者,落水者十分感激,承诺绝不会泄露出“九色鹿”的住处。但是利益面前,落水者背信弃义,放弃本性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惩罚。文章重点体现了九色

7、鹿心地善良、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与落水者恩将仇报,在利益面前表现的前后变化形成的鲜明对比。文章教育学生:美丽、善良的东西是人们所追求的,而丑陋、恶的东西必定会受到惩罚。但有的学生就有不同于课本的想法。他认为,九色鹿虽然见义勇为,但它在没有具体了解实际情况之下,轻易相信他人,使自己陷入险境,如果它是家族的领导者,这次错误也可能引来灭族之祸。其实,每个人与文章的思想均有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关键在于要具有敢于创新、深入探究的能力,发掘出课堂教学强大的动力源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之间充分体现了师生关系

8、的平等,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强互动协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个性魅力的自然彰显。互动对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