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丰县历史上汉高皇太祖庙

江苏丰县历史上汉高皇太祖庙

ID:20513852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江苏丰县历史上汉高皇太祖庙_第1页
江苏丰县历史上汉高皇太祖庙_第2页
江苏丰县历史上汉高皇太祖庙_第3页
江苏丰县历史上汉高皇太祖庙_第4页
资源描述:

《江苏丰县历史上汉高皇太祖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五代后汉乾佑二年(949)之后,徐州丰县同时存在着两所祭祀汉高皇帝刘邦的太祖庙,这在徐州市各县中,是独一无二的。其一建于汉初,在丰县古中阳里一带,最初谓之枌榆祠,东汉后称高祖庙,宋代,该庙沦为民间祭祀场所,明代,庙易为寺,曰邀帝寺,仍祀高祖。另一在县城,五代刘知远敕建,由于黄患,多次迁址。两座高祖庙屡毁屡修,前者淤于清末的黄水,后者在建国后拆除。    江苏丰县历史上的汉高皇太祖庙 许砚君(一)     秦末无道,其东部的四川郡丰县人刘季率丰、砀、单、沛等县热血男儿,乘势揭竿而起于丰县,不数年,诛暴秦,灭强项,创汉家四百年帝业之基,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振兴与发展作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刘邦称帝后,

2、派御史在家乡丰县中阳里修建祠庙,祭祀土神及其丰县先祖,这就是丰县历史上的枌榆祠。     刘邦平定英布叛乱后,取道彭城、薛城,至鲁,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开启了封建皇帝尊儒的先河。然后西返,途径沛县泗上亭,接受沛县父老的宴请,唱《大风歌》向天下人明志。随后又荣归家乡丰县中阳里枌榆村,祭扫先祖之茔,并祭拜枌榆祠。中阳父老在枌榆祠旁迎驾等候,刘邦祠拜活动结束后,接受父老在白驹山旁举行的宴请,面对故里父老的盛情,刘邦慷慨而涕下说:“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赐丰县为汤沐邑,永远免去丰县百姓的赋税。而后,唱《白驹歌》惜别中阳里父老西去。(按,后刘邦在西京建新丰,中阳故里父老咸迁新丰,亦永免赋税。)   

3、  西返长安不久,刘邦箭伤复发而拒绝医治,遂驾崩,谥“高皇帝”。他的儿子刘盈继位,即孝惠帝。孝惠帝元年(前194),“令郡国诸侯各立高庙”,庙号“太祖”,后人往往称刘邦为汉高祖,实不妥。根据礼法制度,此时,朝廷应要在高皇故里建太祖庙,但是丰县中阳故里已有枌榆祠,故而经过朝廷礼法大臣的五年讨论后,最终选择了折衷方案——把太祖原庙改建到小沛泗上亭治所。泗上亭,因为是皇帝刘邦任亭长时生活起居之处,故称沛宫。沛县故汉高原庙与故县城隔泗水河相望。     因为在沛县泗上亭建汉高原庙是不符合礼制的,故而“丰沛不分家”之说开始衍生,后来又衍生出刘邦“丰生沛养”之说,此二说,正是对这个不符合礼法之举进行的掩

4、饰之辞。     宋代以后,位于古中阳里的高祖庙变成为了民间祭祀的场所,祠庙的维修,就只能依赖乡绅百姓的自觉,故而,这所祠庙建筑规模逐年减小,大概在明代晚期,伪僧横流时,这座高祖庙被僧人占有,改名为邀帝城寺。明代著名文学家、官至礼部右侍郎的休宁人程敏政,曾在丰县小住,留有七律《高祖庙》一首,诗云:“古原荒村依树斜,高庙威灵亦可嗟。警跸千年余塑马,铙箫终夕舞神鸦。岚山落日销云气,泡水寒风卷岸沙。汉楚兴亡哪复问,一龛灯火属僧家。”这首诗就是明代高祖祠变成邀帝城寺的真实写照。清初丰县文士渠钧亦曾到此访古探幽,留诗句云:“不识何年寺,相传邀帝城。汉皇留胜迹,父老艳芳名。断碣迷丹篆,香尘护彩甍。旷然凭

5、眺远,怀古有余情。(《邀帝城寺》)”。     清初顺治丁亥年(1647),里人李时勉倡修邀帝城寺,里中士绅欣然乐从,捐资庀材,阅三月而成。重建后,聘请了当时丰县著名文人、前明贡士张逢宸先生撰《重修邀帝城寺碑记》,从碑记中,可窥丰县枌榆祠演变为邀帝城寺端倪于万一:“邑故有邀帝城,距县治十五里。盖汉高帝帝业既成,归宴父老而父老攀留之处也。当汉盛时,邑人荣其事,即其地筑城,城中央建庙,以祀高祖,所从来旧矣。”而重修后的邀帝城寺,“像设庄严,视旧有加。大殿、廊庑以及钟楼重垣,鼎新贲饰,规模毕具。”     这段文字向我们透漏了一个信息,邀帝城寺的原名叫高祖庙,它始建于西汉初年。它的功能与建设年代,

6、在丰县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与枌榆祠相吻合的了。改名为邀帝城寺的高祖庙,雍正年间又进行了修葺,其时规模增加。雍正后,又重修了几次,清末,淤于黄泛。     2009年,原徐州市博物馆刘尊志博士与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邀帝城寺遗址进行了局部考古发掘,根据出土的带有“府”字的大青砖、西汉画像石、胸前刻有八卦图形的巫觋陶俑、刘氏先祖图腾雕(陶质)等文物,分析报告指出,这座建筑原属官方所建,为祭祀刘邦以及刘邦先祖的场所。     建于西汉,祭祀刘邦以及刘邦先祖的场所,丰县,除了枌榆社祠,应该没有其它。综合分析,可知,枌榆祠故址就是今天的邀帝城寺故址。遗址内同时还出土了两种不同形制的刻有文字的石碑,应为清代以前

7、的重修碑记,因是残碑,年代无考。     由此反证,唐代颜师古注《汉书》时所引晋灼“(枌榆)社在丰东北十五里”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正是出现了这个错误,才有了后来龙雾桥畔刘邦母亲交龙、中阳里在县城东北角等一些更加错误的传说与记载。     受到颜师古之流对高祖籍贯故里错误注释之影响,唐代地方政府还重修了泗水河畔的高祖原庙,请柳宗元为撰《沛国(三国魏时沛国治沛城,晋时复移治相县。)原庙铭》,从柳宗元的铭文中,很清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