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新精神分析

03 新精神分析

ID:20516310

大小:111.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13

03 新精神分析_第1页
03 新精神分析_第2页
03 新精神分析_第3页
03 新精神分析_第4页
03 新精神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03 新精神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新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就像一棵巨大的橡树,矗立在一片树林的中央,在对人格作出解释的众多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的理沦是时间最长.最难对付,就好像-棵橡树落下树籽,这些种子又长成树—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繁衍出了一大批学者,其代表人物阿德勒、哈特曼、埃里克森、霍妮、弗罗姆。他们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的人格埋沦。然而.像围绕在大橡树下的幼苗一样,这些后来的人格理沦,其鼻祖正是弗洛伊德。本章所介绍的理论家不像弗罗依德那样著名、那样有影响、伹他们每一个都对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在当时他们与

2、弗洛伊德的差别看来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我们看到,与其说他们的贡献是提供了全新的人格埋沦.不如说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更精确化的解释。因此,这些理论家们被看作是新弗洛伊德主义。在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家中,有大部分人保留了无意识的概念,把它作为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尽管有许多人认为为童年以后的经历也影响到成年后的人格,但他们中大多数人同意弗洛伊德关于早期经历影响到人格发展的观点。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欣然按受了弗洛伊德的一些概念,如防御机制.梦的解释等。简言之,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应该被看作是在总的精神分析

3、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主要有三个理论局限对新弗罗依德主义的发展起了关键作用:首先,成年人的人格几乎是在儿童五六岁时就完全形成,这一观点遭到许多理论家的反对。其次,许多新弗罗依德主义者向弗罗依德强调本能对人格影响的观点提出了挑战。第三,许多理论家不喜欢弗罗依德理论整体上的消极特征。新精神分析家都重视自我在人格结构中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发展的作用。第一节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第二节自我心理学(哈特曼、埃里克森)第三节社会文化论(霍妮、弗罗姆)第四节新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第一节阿德勒的个体

4、心理学一、阿德勒的生平(体弱多病、佝偻病、排行老二、自卑)二、阿德勒的人格动力理论三、阿德勒的人格特征理论四、阿德勒的心理发展理论五、阿德勒的人格理论的评价阿德勒的人格动力理论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动力(或人格动力)并不是性本能,而是下列因素:器官缺陷与补偿(早期1907)自卑感(1910)当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态度,便是自卑情结。与器官缺陷、被娇纵、被忽略有关。追求优越(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社会兴趣(先天的合群利他的倾向,每个人都具有与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职业

5、选择、参加社会活动、爱情婚姻是社会兴趣的主要内容。)一个人在克服自卑感和追求优越的同时,又被社会兴趣所驱动,两种动力交织在一起,驱使人们实现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共同幸福。阿德勒的人格特征理论生活风格:(人格特征的体现)与早期的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人经验密切相关。生活风格的类型:两种:正确、健康;错误、病态四种:(根据个体社会兴趣的程度划分)1)统治-支配;2)索取-依赖;3)回避型;4)社会利益型错误生活风格的形成: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1)出生顺序   2)早期记忆3)潜意识梦境分析阿德勒反对把意识与无意识

6、截然分割开,反对把梦的背景完全归诸与于性,并认为弗洛伊德的“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命题也没有普遍意义。其一,你可以编造一个梦,它完全与真实的梦一样好地反映你的生活方式及所面临的问题。其二,强调梦同生活的联系,他说:“梦必定是生活样式的产品,它也一定有助于生活样式的建造和加强。”其三,阿德勒强调梦的个体性,认为梦是个人生活样式的产品,是从他个人对他所处的特殊环境的解释中得来的。反对用固定的规则释梦。人们现已普遍认为梦状态就其本质而言是入睡前思维的延续,而不是一种根本不同的状态,并且,梦具有适应的价值,它

7、将帮助个体妥善处理他所面临的问题。阿德勒的心理发展理论创造性自我人不是遗传作用和环境影响的消极接受者,人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遗传因素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程度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的形式和水平个体心理学简评贡献1)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2)不仅强调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双重作用,而且重视意识自我的作用。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对人格的发展持主动、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局限第二节自我心理学主要包括:安娜、哈特曼和埃里克森一、安娜的理论(一)丰富自我防御机制;(二)自我发展路线依赖—情绪

8、自信;吮吸—正常饮食;大小便不能自控—能够自控;不管自己的身体—负起责任;关注身体—关注玩具;自我为中心—建立友谊;二、哈特曼的理论(一)没有冲突的自我(二)自我的起源自我与本我的同源性;(三)自我的自主性的发展一级自我自主(不依赖本我的发展)二级自我自主(服务于本我的防御机制逐渐演变成独立的结构)(四)能量的中性化(五)自我的适应过程自我自主与环境取得平衡三、埃里克森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自我心理学自我的过去经验与现在经验的综合体,把内部发展与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引导心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