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

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

ID:20518309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13

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_第1页
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_第2页
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_第3页
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_第4页
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论张九龄的山水诗及其贬谪心态:盛唐前期,张九龄是人们所景仰的时哲和文宗,他当时创作的山水诗歌,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山水诗大多作于贬谪外放时期,诗人将自己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人生思考、怀京恋阙、进退出处等复杂心情,寄寓在即目所见的山水景物的描写之中。透过其山水诗,可以了解诗人遭贬后的心态。  关键词:张九龄;山水诗;贬谪心态  :I207.2:A:1002-7408(2011)03-0111-02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人。他是开元后期最后的一位贤相,在任左补阙其间,上书姚崇,劝其“远谄躁,进纯厚”,又上封事,指陈地方吏治弊病,由

2、此招致姚崇不满。开元四年(716),张九龄被迫以病告归。直至开元六年,才奉诏还京。开元八年,自礼部员外郎转司勋员外郎。开元十年(722),因张说提拔,张九龄擢为中书舍人内供奉。随后,张九龄为张说积极筹划,并直接加入上层领导集团。可惜仅四年后,又因张说罢相之事牵连,张九龄改任太常少卿,后出为冀州刺史。九龄上表请换江南一州,以便奉养老母,玄宗优制许之。开元十五年(727),授洪州都督。十八年,转桂州都督,兼岭南按察使。外放洪州、桂州时期,是张九龄山水诗歌创作的一个丰收期,数量上几乎占张九龄山水诗总量(四十四首)的一半,艺术水平也较高。开元二十一年(733)十二月,张九龄居母丧,朝廷夺哀复起

3、其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加中书令、集贤院知院事,修国史。但好景不长,张九龄又受到了李林甫的嫉恨、谗毁,开元二十四年被罢相,次年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直至病逝于曲江私邸。  关于张九龄山水诗的艺术风格前人早有诸多论述,与其同时代的张说与徐坚称其文“如轻缣素练,实济时用,而窘边幅”,即为文不尚藻饰。杜甫在《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九龄》中以“清省”二字来誉评张九龄的诗歌:“诗罢地有余,篇终语清省。……自我一家则,未阙只字警。”认为其诗蕴藉隽永,笔力沉雄厚重,语言清丽省净,每多妙言警句,自成一格。胡应麟在其《诗薮·内篇》卷二说:“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

4、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笔者认为,风格的多样化,是成熟作家在创作上的常态表现,我们既要看到张九龄开清淡之派的功劳,也不能忽视张九龄荆州诗的孤愤满怀、寄兴遥深、风骨遒峻,继陈子昂之古雅而开李杜高岑古雅一派的历史贡献。  孤寂苦闷的羁旅之思  张九龄山水诗大都创作于贬谪京外的州郡,实乃其贬谪生活的反映,诗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可以说,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成为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载体。山水诗融进了被贬的哀怨情感,僧皎然《读曲江集诗》说张九龄诗“才兼荆衡秀,气助潇湘秋”,也是说诗人之才性与大自然得以相融相合。山水诗史上,大谢山水诗以登临揽胜为主,通过山水领悟来谈玄

5、理和佛理之趣。小谢将山水诗扩大到羁旅行役,借山水风光表现其“吏隐”心态。张九龄则将山水诗的触角延伸到贬谪生活中,山水意象成为其孤寂、忧闷、怀乡之情的载体,有机地将贬谪生活的情感内涵和山水诗的抒情艺术融为一体,以自然山水为载体宣泄内心的种种情感。这进一步扩充了山水诗歌的表现内容,对后世诗歌创作以极大启示。由于忠而被贬,遭贬前后的巨大人生落差,使得张九龄在被贬期间感到郁闷消沉,心中有一种无所皈依之感。诗人笔下的山水,不仅是诗人眼前的山水,更是诗人心中含情的山水,如其《赴使泷峡》:  溪路日幽深,寒冷入两嵚。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夕鸟联归翼,秋猿断去心。别离多远思,况乃岁方阴。[1]589

6、  泷峡在今广东省乐昌境内。泷指泷水,又名武水,源出湖武临武西,经宜章流入广东乳源西北,又东南经乐昌流至韶关。“开元十四年(726),天下大旱,刚从中书舍人转为太常少卿的张九龄,奉使祭南岳与南海。事毕,诗人由南海还曲江少憩,然后北返。此诗即作于诗人乘船离家,溯武水过乐昌泷峡之时。秋风气凉,霜寒溪水,诗人溯流北上,一路孤清,别绪绕肠,诗人一开始便勾勒出了深幽狭长的溪路,两岸高耸的山峰。”日幽深“写出了前途的暗淡和渺茫;入两嵚”写出了泷峡“岩岭干天”的险峻,天地是如此狭小,仿佛有一层压迫之感。如果我们联系此年张九龄因张说罢相而受人诬陷,由中书舍人的要职转到太常少卿的闲职,并立即出使祭南岳与

7、南海的遭遇来体会理解这首诗,那么,此诗不但写出了诗人与亲人乍聚又离的苍凉,也暗示出诗人对前途难以预测的怅惘。一个“寒”字,点出了诗人北返的时令,化入了秋空、秋山、秋水,凉透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也为下文描绘秋色作了铺垫。“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一联写出了水国南岭一带无边落木萧萧下、秋风摇落露为霜的萧条景象。夕鸟归窠,而人却远别;秋猿的凄叫,更是揪断了游子的愁肠。与亲人的离别已使诗人心凉意冷,更那堪还遇上寒意袭人的深秋!至此,诗人的离愁别恨已通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