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临床观察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临床观察

ID:20547097

大小:7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临床观察_第1页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临床观察_第2页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临床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哇治疗难治性强迫症临床观察姚旭东刘芳(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目的研究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对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80例难治性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氟伏沙明单用组和合用阿立哌唑治疗组,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丫-BOC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氟伏沙明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结论两药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关键词】难治性强迫症氟伏沙明阿立哌唑难治性强迫症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多是指

2、:①经过至少二种有效剂量的抗抑郁药口服治疗无效,其中一种经氯米帕明(≥150mg/d)治疗,另一种经一种SSRI类药物治疗:括氟丙汀(≥20mg/d)、氟伏沙明(≥200mg/d)、舍曲林(≥150mg/d)或赛乐特(≥40mg/d);②每种药物疗程不少于12周;③无效是指经系统治疗后Yale—Brown强迫量表分(丫-BOCS)下降35%以下[1]。难治性强迫依据其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在足量足疗程治疗后方能确定其是否为难治性。阿立哌唑是多巴胺受体部分激动剂,它的受体结合方式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同之处在于,它部分激

3、动D2和5-HT1A受体并有效地拮抗5—HT2A受体,这种受体结合方式为SSRI类药物起到更好的协同作用创造了条件,从而使抗抑郁药物的作用增强[2]。1对象与方法1.1研宄对象来自大连市七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②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分≥16分;③病程2年以上;④经氯米帕明和一种以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足量足疗程系统治疗无效,B前氟伏沙明治疗6周而疗效不佳者;⑤每位患者的强迫症状缓解&le

4、;20%。排除标准:排除脑器质性病变,严重躯体疾病、酒精及药物依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及其他精神疾病者。共纳入80例强迫症患者,均由本人或其监护人签署用药知情同意书。1.2评定方法研究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8周末对全部入组患者采用Y-BOCS及治疗吋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Y-BOCS减分率80%为痊愈,50%-79%为显著进步,25%-40%为进步,<25%为无效。所冇量表的评定均由一名研宄者完成,评定者为接受了相关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1.0

5、统计软件。2结果2.1临床疗效及两组丫-BOCS评分比较治疗前合用组和对照组丫-BOC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02,P=0.31);而治疗8周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冇统计学意义(t=27.31,P<0.001);进一步比较两组的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7,P<0.001),见表1。表1两组Y-BOCS评分比较(x-±S)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TE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合用组有2例UI干,13例嗜睡,6例便秘,5例心动过速,14例体重增加,1例转氨酶升高,3例

6、血糖升高;对照组有5例口干,11例嗜睡,12例便秘,3例心动过速,2例体重增加,2例转氨酶升高,1例血糖升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表2两组TESS评分比较(x-±S)3讨论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可能是5-HT功能低下所致[3],这一观点己被临床应用SSRIs类药物治疗强迫症所证实。此外,McDoule等[4]提出强迫症还与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Stein[5]则认为强迫症是由于中枢多巴胺和5-HT功能共同异常的结果。阿立哌唑为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是D2受体的部分阻断剂,能强化SSRIs类药物的抗强迫作用[6】。本文结果显示,治疗

7、前合用组和对照组丫-BOC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合用组前后的自身比较、治疗后两组的组间比较以及治疗后两组的减分率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两药合用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周云飞,张亚林.难治性强迫症研究进展.中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30(6):477.[2]HustedDS,ShapiraNA.Areviewofthetreatmentforrefractory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frommedicinetodeepbrainstimulatio

8、n.CNSSpectr,2004,(9):833-847.[3]FeighnerJP,BoyerWF,Feighner.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