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

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

ID:20640800

大小:72.12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14

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_第1页
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_第2页
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_第3页
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_第4页
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析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范式走向[论文摘要]生活是生命的展开,道德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旨趣是探索生命的拳义,成就人的德性,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传统高校德育漠视生命,脱离生活,内外部环境缺乏生态,从而呈现一种孤军作战的状态,实效性和创新性显著不足。构建“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的“三生德育”模式是高校德育的出路与真谛所在。[论文关键词]高校德育生命化生活化生态化一、人文性内容与科学化方法的矛盾__生命化、生活化的诉求道德教育的根本旨趣是对生命中善与幸福的追求,它关注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它的具体

2、目标是成就人的德性。德育不仅仅是赠送、告知和传递知识,而是应当设计促使受教育者产生某种体验、感受和理解的“碰撞”活动,让受教育者在这些思想“碰撞”中产生共鸣,产生良性循环的心理场效应。从设计的视角看,它是德育}从“碰撞”的效果看,它就是生活。生活化的德育具有实践性、体悟性、情感性和思辨性的特点。然而,现实中的道德教育脱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无视大学生个体差异与需要,是一种“制器”而非“育人”,“目中无人”、“训练小白鼠”式的德育其理念、内容、方法具有科学化的倾向。德育具有情感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但不

3、能替代学生思考,试图通过成果转让的方法将德育的内容装进学生头脑是行不通的。德育的内容具有体悟性,只有心灵体悟,德育的内容才能转化成学生的思想信念,那种试图撇开学生的体悟,通过科学实证的方法来检验德育内容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德育具有思辨性,苏格拉底的哲学对话“助产术”法和科尔伯格的道德两难故事讨论法都是激发学生思辨、提高辨别能力、达到更高心灵境界的方法。而试图借用科学方法中量化考核的手段来检验德育效果也是行不通的,弱化考试是必须要做的。二、内部环境与外环境的矛盾——生态化的诉求传统高校德育缺乏系统性,整合力不够,德育知识

4、与德育管理的脱节、德育与智育美育等的脱节、高等德育与中等德育及初等德育的脱节、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的脱节、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脱节,内外环境要素存在矛盾,整合力匮乏,从而使高校德育呈现一种孤军作战的状态,缺乏实效性。就高校教育内部而言,德育缺乏系统整合性。德育教学一般是由政治理论教学部门(或叫社科部)负责,行为教育则由学生管理部门(或叫学生处)负责。这两个部门基本是独立的,即社科部主要职责是负责教学,完成德育知识的传递,完成任务的标志是考试合格;学生处只负责管理,从而使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分离,理念教育的效果在学生的日

5、常道德实践和日常行为中难以验证,并且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由不同部门负责,各司其责,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合作,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现象比较严重。就教育系统内部而言,高考是中学教育、小学教育乃至学前教育的指挥棒,现行高考制度虽然加入了综合性考核因素,重视素质教育,但加分制度容易成为高考腐败的生长点,颇受非议。目前以分定终身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在“效率与公平”的博弈中,“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原则始终占上风,重智育、轻德育是中国教育难以根治的顽疾。苟子讲“不积畦步,无以致千里”,没有初、中等教育的配合,根

6、基不牢的高校德育势必会成为空中危楼阁。就整个德育外部环境系统来讲,德育与其他教育的失衡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科学与人文、个人与社会发展失衡的必然体现。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来看,经历了道德中心——政治中心——经济中心——道德为首的过程,与此同时,受教育者也经历了道德人__政治人一一经济人一一社会人的转变。美国麦金太尔在《德性之后》中指出:“当前人类的道德实践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判断的运用,可以说是纯主观的和情感性的;(2)个人的道德原则、道德立场和道德价值的选择,是一种没有客观依

7、据的主观选择;(3)德性从传统的意义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以往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中心位置而退居到现在生活的边缘。技术拜物教、商品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等构成了市场化进程中的社会价值链条,生成社会环境功利性特征。这就使得我们的生存形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渐渐发生改变,物欲的追求在步步上升,精神和信仰维系的领地被逐渐侵蚀。一种源自生命深处的东西似乎在慢慢远去,甚至消失,在这个天、地、人、我疏离的社会,人生存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外不在人、内不在己的荒谬处境中,无信仰,无信念,无本无根的人生,让生活失去色彩、让精神失去支撑”。2

8、1世纪的中国面临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国人经历着一个痛苦的“断奶”时期,中国大学校园也未能幸免于难。学生是产品、是物质,是政治人、经济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教育是工具,是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支撑的工具;教师职业是工具,是教师用来谋生的工具。特别是近些年高校引进IS09001质量评价体系之后情况更为严重。IS09001标准是世界上许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