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

ID:20653859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4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_第1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_第2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_第3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_第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第五单元  读懂文意 领会内涵  1.桃花源记  2.陋室铭 爱莲说  3.核舟记  4.大道之行也  5.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学案第五单元  读懂文意 领会内涵  1.桃花源记  2.陋室铭 爱莲说  3.核舟记  4.大道之行也  5.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兴趣情境导引  先请同学们读一则故事。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说话,像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他的一举一动、面目表情没有一样不象是个偷斧子的。没有多久,这人去山谷刨土,找到了失

2、去的斧子。隔了几天又看到了那个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样像是偷斧子的了。  师:有谁读不懂的吗?  生:没有。  师:再看下面这则故事,有谁读得懂吗?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生:我发现这两则故事说的是同一件事。  师:有多少人同意这一说法。  尽管第二段故事不能每个字都理解,但多读几遍还是有能读出大意的。  第一则故事就是根据第二段翻译过来的,那么第二段不也是汉字写成的吗?为什么读不懂呢?  生:它是文言文。  师:对,是文言文。是古人

3、写文章专用的语言。(古人说话与写文章用不同的语言。)  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呢?这么深奥难懂,  因我们中国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这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自觉学好文言文,换句话说,为传播文明就必须学好文言文。同时,现代语文是古语文的继承和延续。大量的古人语言仍存活在现代人的语言中,如成语就是明证。因此,要学好现代语文也必须学好文言文。但是要打开这一文化宝藏的大门,想不花力气可不行。其首要条件是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古文,由此循序渐

4、进,才能积累大量的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去阅读那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进而做人类文明的承载者、传播者。  生:老师,我们都想学好文言文,不知你说的这“相当数量”是究竟有多少?  师:教育部规定初中生必须会背诵文言文20篇以上,古诗词120篇以上,这个数量  师:简单地说,学好文言的基本方法离不开“诵读文章,读懂文意,领会内涵”这十二个字。  生:怎么“诵读”,怎么才能“读懂”,怎么才能“领会”呢?  师:我们就结合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谈吧。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读懂文意     师:古人学文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读。他们认为“书读万遍

5、其义自见”。  生: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文言文无异于天书,读读就懂了吗?  师:告诉大家,大量的事实已证明,这确实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法。但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现在主张的“读”不仅仅是张开口发出声音就行了,它有讲究,讲究会读和读的方法。  生;怎么才算“会读”?  师:“会读”是指:读准字音(读词典),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 陈述、疑问、祁使、感叹),读出感情。  “会读”还指:不光读原文,还要读文下注释,读与原文有关的材料,读文言词典;  反复读原文:在读正确后,要读流畅,再要读出感情,最终成诵以至化为自己的语言;  读原文时,边读边悟,猜测词义、句意,领会上下

6、文意,边读边悟,越读越透,直到领会全文内涵。  生:老师请结合本单元课文具体教教我们读文言文吧!  相关知识链接读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地读原文读准字音 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读出节奏 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 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读相关的材料读注释 读作者介绍 读写作背景  读古汉语词典 读文史常识等  范例1 怎样读《桃花源记》?  解答:  1.扫清语言障碍,把文章读顺畅。注意几个词的读音:仿佛 俨然 阡陌 髫 要 诣 骥  2.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中速,

7、读一遍约2.5分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用陈述语气,平静的叙述故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用感叹语气,读出惊讶;“不足为外人到也”用祁使语气,读出诚恳的希望。  4.边读边猜边查边理解,读十遍要基本成诵。  范例2 怎样解释《桃花源记》中有些文言词句、整体把握文意?  分析:  第一段:写渔人忽逢桃花林。  ①晋太元中:古代用皇帝年号或天干地支法纪年(如有同学想了解得更详细请查阅有关古文化知识资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