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作文审题难关

突破作文审题难关

ID:20718031

大小:115.5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8-10-15

突破作文审题难关_第1页
突破作文审题难关_第2页
突破作文审题难关_第3页
突破作文审题难关_第4页
突破作文审题难关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破作文审题难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突破作文审题难关一、审材料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

2、”“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材料中“丢弃”是个关键词,“有弃有取,有失有得”是个关键句。年轻人在人生的渡口必须做出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尽管故事没有给出结论,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倾向我们应该清楚――诚信不可抛。这就是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据此立意命题,方可准确无误。尽管作文的话题是“诚信”,但文章内容必须围绕“诚信不可抛”来写。然而少数考

3、生写诚信可抛,可见是未审透材料、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2005年全国卷Ⅲ的话题材料: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关键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着中

4、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等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忘记与铭记”是在引领考生正视过去,正确地看待历史。考生只有正确解读了材料的内涵,方能从容应对,写出精彩的文章。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

5、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二、审提示话题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考生的思维方向的作用。能否审清提示,往往直接影响着考生思路打开的宽窄程度,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审提示”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上海卷: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

6、的原因。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三、审话题话题作文的审题核心是审“话题”本身。作文所给的话题,不论是词语,还是短语,不论是观点型的,还是范围型的,都必有一定的意义。如果话题的意义还未搞懂,写作又从何谈起呢?“审话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深入理解话题的内涵,然后从相近相反两个角度扩展联想,寻找话

7、题的外延。如果是短语,还应辨明它的层次结构。例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的话题“双赢的智慧”“双赢”的内涵是利人利己,“智慧”的内涵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双赢”是目标,“智慧”是方法。“双赢”是话题范围的外圈,“智慧”是话题范围的内圈。作文不能只重视“双赢”而忽视“智慧”,也不能大谈“智慧”而抛弃“双赢”。话题旨在引领考生在将来的为人处世中,不“损人利己”,也不一味“损己利人”。前者有违道德良心,后者有违正常人性,最恰当的方式就正是取得“双赢”。不过,在立意中还必须强调“智慧”两字,解决“如何争得双赢”这个问题。2004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话题:   

8、“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遭受挫折和放大痛苦”2005北京卷:以《说“安”》为题写一篇作文,“安”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