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防震减灾知识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

ID:20735967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5

上传者:U-2494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_第1页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_第2页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_第3页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麻家集中学防震减灾知识一、地震小常识1.什么叫地震?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二、学校防震知识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教师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三、地震来了怎么办1.是跑是躲不要犹豫 一次地震,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2.采取正确的姿势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寻找安全的地方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4.震后迅速撤离地震发生之后,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5.要点•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四、到来时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措施1、震前应做好哪些应急准备工作?经常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特别是政府正式发布了地震预报的地区,每个家庭都要认真做好应付地震的准备工作。(1)家庭成员平时要熟悉地震知识,掌握基本的地震方法,震前震后都不要听信和传播谣言。(2)发布临震预报后,庭应准备好食物、水、手电筒、毛巾、简便衣物、塑料布和简易帐篷、收音机、呼叫机等,对煤气、电闸等做好关闭的应急准备。(3)易燃易爆、剧毒物品不宜放在室内,要妥善安置。较高家俱上不堆放笨重物品。(4)房屋正门、楼道、走廊内不堆放杂物,以利人员疏散。 (5)发布临震预报后,家庭成员都要听从当地政府的指挥,按指定路线和地点疏散。2、地震时,人员疏散应避开哪些地方?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3、何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4、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1)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2)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3)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4)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5)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6)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7)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5、震发生后应当遵循哪些互救原则?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2)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3)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4)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5)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6、震发生后如何寻找寻被压埋的人? 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7、救援过程中如何科学挖掘被埋压人员?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1)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援助,切不可蛮干。(2)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3)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营救过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4)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损伤。(5)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损伤。在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6)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夹板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7)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地震时的4条须知一、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二、慌张地向户外跑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三、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四、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