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系列写作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1)

考场系列写作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1)

ID:20779782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6

考场系列写作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1)_第1页
考场系列写作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1)_第2页
考场系列写作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1)_第3页
考场系列写作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1)_第4页
资源描述:

《考场系列写作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考场系列写作技法·应试作文的审题方法(1)  审题是考场作文的序幕,是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重要的一环。  有经验的考生,应将审题过程分作四步走完。  1.扫视  快速扫读文题,以明体裁,找重点,求范围。扫读的内容为:  ①看文题的类型——看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要求自由拟题;看是材料作文、条件作文,还是想象作文,或者是话题作文。  ②看文题的内容——是记事,还是写人;是议论,还是说明;是写学校,还是写家庭;是写文,还是写信……  ③看文题的表达——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④看文题的多少——是一个题,还是两个题;是独立的两个题,

2、还是一材两题。  2.品析  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重点:  ①理解完整命题的含义,明确重点,确立中心。  ②分析半命题的表达形式,理解要求,仔细斟酌之后再进行“完形填空”。  ③阅读文题中的材料,从提炼观点、改写续写、其它用途三个角度判定其作用。  ④体味材料的含义,初步提炼观点。  ⑤观察文题中的图画,品析含义,提炼主题,确立立意角度。  ⑥品读话题作文的材料与要求,确定自己的作文内容。  3.补读  审读构成文题的其它因素,着重查看:  ①文章体裁和字数的要求。  ②关于拟题、取材、格式方面的要求。  ③关于材料处理的要求。  ④作文过程中不容违

3、反的规矩。  ⑤其它特别的要求。  4.深究  ①对看不懂的材料再从头读过,仔细推敲。  ②细读文题中的解释、举例、说明与提示,看其中隐含有哪些对写作构思有用的信息。  ③研究文题前后附加的成段的语言文字,看其中是否隐含有对文题写作构思的一些暗示。  以上四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第二步的“品析”。品析文题时,速度不妨放慢一点,时间不妨拉长一点,以确保真正地理解题义。为了理解的准确,除了从字面意义上直接体味之外,还可以运用如下两种方法:  ①增删。或在文题中增加字词,或从文题中减少字词,从增删之后变化中体会文题的表达重点,从而强化对文题的理解。  ②对比,将卷面上的文题与平

4、时见过的或考前训练过的文题进行对比,从中体会到大的差别或细微差别,以防止草率套用原先熟悉的材料。  以上四步,看起来比较复杂,但实际上在操作上是揉为一体的,只不过是审题中要注意的四个侧面,我们在考场上一定要为自己负责,细心审慎地“步步到堂”。  1.在“______真”这个文题中,“______”可用什么内容来代替,横线上可以填进那些上应的内容?用这个文题进行作文应该扣住哪个字?  2.读下面中考作文题,然后答题:  以“冬夜”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以冬夜中的人、事为主要叙写内容;以景物描写作必要的渲染烘托;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  ①题目中哪一

5、句话对作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提示?  ②题目中哪一句话对提高作文的档次进行了提示?  3.在中考作文题“可敬天下父母心——记家长对我期望的二三事”中:  ①文题的表述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是直露的,还是含蓄的?  ②题目中暗示的文章主题是?  ③题目中表示文体色彩的一个词是?  ④我们作文时应扣住文题中的______?  4.下面是一个很长的中考作文题,你读一读,审一审。看你发现了哪些对作文有用的信息。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作文:  现在社会上有种风气,父母爱孩子,真有点近乎溺爱。只要求孩子读书、升学,至于待人接物、劳动、生活等等都置之脑后了。特别是家务劳动,都由父母包了下来

6、。小到洗一块手绢,一双袜子,都是妈妈代劳,这是不利于培养下一代的。我的父母却不然,他们严格要求我会生活,爱劳动,不怕吃苦,勤奋、节约,对我的缺点从不迁就。所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  以“我学会了自己走路”或“______这样要求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夹叙夹议的文章,其中______代替父母或老师,正式写文章时将它代进去。本文也可以取材于所见所闻,但要用第一人称写。  [1][2][3][4][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