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

ID:20796517

大小:3.48 MB

页数:389页

时间:2018-10-16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_第1页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_第2页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_第3页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_第4页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简介本书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也属于高等教育出版社“百门精品”课程教材。修订二版内容与原版本相比有了较大的改动,全书内容分为五编:第一编导论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第二编阐述了文学活动的性质;第三编论述文学创造的过程;第四编介绍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作品类型,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及其内

2、在审美形态;第五编论述文学消费与接受的关系。本书适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基础课教材使用,也可以被其他专业学生作为选修课教材使用。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修订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ISBN7-04-012279-0Ⅰ.文⋯Ⅱ.童⋯Ⅲ.文学理论—高等学校—教材Ⅳ.I0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12287号出版发行高等教育出版社购书热线010-64054588社址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4号免费咨询800-810-0598邮政编码100011

3、网址http:∥www.hep.edu.cn总机010-82028899http:∥www.hep.com.cn经销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印刷版次1992年3月第1版开本787×9601/16年月第2版印张25.25印次年月第次印刷字数460000定价29.80元本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等质量问题,请到所购图书销售部门联系调换。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策划编辑徐挥责任编辑云慧霞封面设计于涛版式设计范晓红责任校对俞声佳责任印制参编者(按姓氏笔画为序)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曲本陆辽宁师范大学李衍柱山东师范大学李珺平湛江师

4、范学院宋民辽宁师范大学杜卫浙江师范大学张荣翼武汉大学杨守森山东师范大学陈雪虎北京师范大学柯汉琳华南师范大学赵勇北京师范大学高小康中山大学顾祖钊安徽大学梁素清贵州师范大学陶水平江西师范大学曹卫东北京师范大学曹廷华西南师范大学童庆炳北京师范大学目录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3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3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3二、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7第二

5、节文学理论的形态⋯⋯⋯⋯⋯⋯⋯⋯⋯⋯⋯⋯⋯⋯⋯⋯⋯⋯⋯⋯9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9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10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4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14一、文学活动论⋯⋯⋯⋯⋯⋯⋯⋯⋯⋯⋯⋯⋯⋯⋯⋯⋯⋯⋯⋯⋯⋯⋯15二、文学反映论⋯⋯⋯⋯⋯⋯⋯⋯⋯⋯⋯⋯⋯⋯⋯⋯⋯⋯⋯⋯⋯⋯⋯16三、艺术生产论⋯⋯⋯⋯⋯⋯⋯⋯⋯⋯⋯⋯⋯⋯⋯⋯⋯⋯⋯⋯⋯⋯⋯17四、文学

6、审美意识形态论⋯⋯⋯⋯⋯⋯⋯⋯⋯⋯⋯⋯⋯⋯⋯⋯⋯⋯⋯18五、艺术交往论⋯⋯⋯⋯⋯⋯⋯⋯⋯⋯⋯⋯⋯⋯⋯⋯⋯⋯⋯⋯⋯⋯⋯19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20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21二、中国特色⋯⋯⋯⋯⋯⋯⋯⋯⋯⋯⋯⋯⋯⋯⋯⋯⋯⋯⋯⋯⋯⋯⋯⋯22三、当代性⋯⋯⋯⋯⋯⋯⋯⋯⋯⋯⋯⋯⋯⋯⋯⋯⋯⋯⋯⋯⋯⋯⋯⋯⋯23第二编文学活动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29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7、⋯⋯⋯29一、人类活动的性质⋯⋯⋯⋯⋯⋯⋯⋯⋯⋯⋯⋯⋯⋯⋯⋯⋯⋯⋯⋯⋯29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31Ⅱ目录三、文学活动的地位⋯⋯⋯⋯⋯⋯⋯⋯⋯⋯⋯⋯⋯⋯⋯⋯⋯⋯⋯⋯⋯34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35一、世界和作者⋯⋯⋯⋯⋯⋯⋯⋯⋯⋯⋯⋯⋯⋯⋯⋯⋯⋯⋯⋯⋯⋯⋯36二、作品⋯⋯⋯⋯⋯⋯⋯⋯⋯⋯⋯⋯⋯⋯⋯⋯⋯⋯⋯⋯⋯⋯⋯⋯⋯⋯37三、读者⋯⋯⋯⋯⋯⋯⋯⋯⋯⋯⋯⋯⋯⋯⋯⋯⋯⋯⋯⋯⋯⋯⋯⋯⋯⋯39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8、⋯⋯⋯⋯⋯⋯⋯⋯42一、文学活动的发生⋯⋯⋯⋯⋯⋯⋯⋯⋯⋯⋯⋯⋯⋯⋯⋯⋯⋯⋯⋯⋯42二、文学活动的发展⋯⋯⋯⋯⋯⋯⋯⋯⋯⋯⋯⋯⋯⋯⋯⋯⋯⋯⋯⋯⋯45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49第一节文学的含义⋯⋯⋯⋯⋯⋯⋯⋯⋯⋯⋯⋯⋯⋯⋯⋯⋯⋯⋯⋯⋯⋯49一、文学的文化含义⋯⋯⋯⋯⋯⋯⋯⋯⋯⋯⋯⋯⋯⋯⋯⋯⋯⋯⋯⋯⋯49二、文学的审美含义⋯⋯⋯⋯⋯⋯⋯⋯⋯⋯⋯⋯⋯⋯⋯⋯⋯⋯⋯⋯⋯51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