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国学教案1

孟子国学教案1

ID:20817151

大小:270.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16

孟子国学教案1_第1页
孟子国学教案1_第2页
孟子国学教案1_第3页
孟子国学教案1_第4页
孟子国学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国学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课时年月日课题《孟子》卷一(1-7)课型国学三维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掌握写法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入世;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他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

2、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二、学习重点句1、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翻译: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二次备课38教学过程(续):翻译: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

3、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1、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翻译:所以由近及远地把恩惠推广开去,便足以安定天下。不这样,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4、反复诵读,能够背诵。三、总结本课知识点,布置作业说与写1、你从中学到了什么?2、结合自己或者身边这样的故事,写一段自己的认识。  二次备课教学后记38第周第(课、章、单元)第2课时年月日课题《孟子》卷一(1-7)课型国学三维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

4、化熏陶;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掌握写法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旧课,重温孟子魅力二、学习重点句1、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翻译: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翻译: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

5、于头顶着、背负着物件在路上行走了。成语有: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寡不敌众二次备课384、反复诵读,能够背诵。三、总结本课知识点,布置作业说与写1、你从中学到了什么?2、结合自己或者身边这样的故事,写一段自己的认识。  二次备课教学后记38第周第(课、章、单元)第3课时年月日课题《孟子》卷一(1-7)课型国学三维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理解句子,掌握写法教学方法:讲授、引

6、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两节课我们把第七章节的重点文句疏通了一遍,这节课我们来讨论本章节的实际意义。二:问题导学1.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的其他篇目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样获得齐宣王的信任的?3.“王笑而不言”,为什么?孟子是如何让齐宣王去“大欲”的?三:自主探究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你认

7、为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文法导析1.善用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运用比喻,使文章既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又能够揭露事物的本质。如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齐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2.排比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排比的运用,首先形成文章参差错落之美,又声调铿锵,富于音二次备课38教学过程:乐性,既在内容上对文章进行拓展,又突出思想,加强感情,使文章气势丰沛。如“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

8、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等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以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3.善于作适当的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这是古代散文中,尤其是诸子散文中难得的好的文学笔法。如孟子引导齐宣王说出“大欲”时,齐宣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