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教案 中庸 孟子

五年级国学教案 中庸 孟子

ID:14749416

大小:18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30

五年级国学教案 中庸 孟子_第1页
五年级国学教案 中庸 孟子_第2页
五年级国学教案 中庸 孟子_第3页
五年级国学教案 中庸 孟子_第4页
五年级国学教案 中庸 孟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国学教案 中庸 孟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诵读和践行国学经典,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立德树人工程授课学期:【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2017年3月课题第1课中庸中和本性课时第一课时备课组长签名:诵读和践行国学经典,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立德树人工程授课班级五年级授课时间2017年3月8日,第二周,第五节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齐背《大学》,引入学习《中庸》。二、教学过程【一段经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

2、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一个字解释】天命:天赋。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中(zhong):符合。节:节度法度。致,达到。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

3、“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人们生活就幸福了。【一个相关的故事】心平气和的刘铭传【一句相关格言】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一个行动】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对待同学,朋友,老师,家人时刻保持宽容之心2、同学之间相互讲述一个自己学会心平气和处理问题的事件,谈谈这样处理问题的好处,在生活中

4、怎样做到不偏不离,遵循一定的原则?(例如:乘车、吃饭等)3、校园监督岗和少年先锋起监督和引导作用,对不友善行为进行教育记载,共建和气美好新校园三、课堂总结同学们刚才学得都很不错,相信同学们通过对《中庸》的学习和感知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有的放矢,更上一层楼。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可以心如止水,心平气和的处理身边发生的事情。课题第2课中庸君子时中课时第一课时备课组长签名:诵读和践行国学经典,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立德树人工程授课班级五年级授课时间2017年3月15日,第三周,第五节教学过程一、复习导

5、入指名学生朗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二、教学过程【一段经文】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一个字解释】“中庸”一词源出于《论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可见,“中庸”在孔子那里被作为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至于“中庸”的具体含义,我们多从朱熹的说法:“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凡常之理。”也就是说,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恰到好处。这是一个很平常的道理。“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庸”,有常道、平常等意。中

6、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不为【一个相关的故事】薛仁贵君子之交淡如水【一句相关格言】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一个行动】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们明白什么叫中庸之道,学会客观公正的处理问题。在明白一些人生道理与哲学时,能学以致用,讲道

7、理中的做法与值得借鉴的地方延伸至自己的生活中,做一个正真的谦谦君子2、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作为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并将这些品质罗列下来对自己进行鞭策3、校园监督岗和少年先锋起监督和引导作用,对有些小人行为为进行教育记载。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品质清单三、课堂总结熟读成诵,练习背出韵律、背出感情。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中庸之道的深层含义,并运用至自己的生活中。备课组长签名:诵读和践行国学经典,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立德树人工程课题第3课中庸隐恶扬善课时第一课时授课班级五年级授课时间2017年3月22日,第四周,第五节

8、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中庸的作者及主题思想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期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