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史.doc

西方翻译史.doc

ID:20823965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6

西方翻译史.doc_第1页
西方翻译史.doc_第2页
西方翻译史.doc_第3页
西方翻译史.doc_第4页
西方翻译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翻译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西方国家有着悠久的翻译传统。而从某种意义来说,西方的(以致人类的)文明应归于翻译工作者。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翻译都是一项极其古老的活动,语言的翻译几乎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西方的翻译史是在公元前三世纪揭开它的第一页的。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纵观翻译全过程,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过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大阶段:肇始阶段、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中世纪中期、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大战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肇事阶段西方古代翻译,除《圣经.旧约》的希腊语翻译外,主要包括古罗马时期的拉丁语翻译,自公元前三世纪共和国中期起,迄公元五世纪罗马

2、提过覆灭为止。中世纪翻译中世纪历史一般从476年西罗马帝国崩溃时算起,到15世纪复兴时止。就翻译论而言,主要有三大标记,初期的翻译家波伊提乌、中期的托莱多“翻译院”和末期的民族语翻译。中世纪初期,翻译的内容已开始古代后期那种清一色的宗教内容,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提倡翻译介绍古希腊哲学著作,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有卡西奥多鲁、格列高丽一世和波伊提乌。卡西奥多对翻译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大量收集手稿,组织僧侣抄写各种神学作品和世俗作品,并进行研究和翻译。最早组织官方翻译机构的是格列高丽一世,建立了一所官方的翻译机构,处理官方日常事务,这本身就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意义。而这一时期的中心人物是波伊提乌,他不

3、仅对翻译介绍希腊哲学思想作出了贡献,而且对翻译理论也有自己的见解。他的观点可归纳为:(一)内容与风格互为敌对,要么讲究风格,要么保全内容,二者不可兼得。(二)翻译以客观事务为中心,译者应当放弃主观判断力。他的观点与古代斐洛有相同之处,但他更倾向于翻译实践,主张翻译凭实践而不是理论,于是西方翻译发生了重大转折,重视严格的客观主义和实用主义。虽这样,还是翻译中较为流行的观点,其突出人物有阿尔弗烈德国王和阿尔弗里克。前者对原作采取一种随心所欲的态度,认为译者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取舍,这一观点赋予翻译以极大的灵活性。而后者为了使译文通俗易懂,常常删减原文内容,多意译少直译。中世纪中期翻译以阿拉

4、伯与西方作品的互译为最早,巴格达的翻译最为活跃,使其获得阿拉伯“翻译院”的称号,其翻译的主要作品有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盖伦和希波克拉底等人的哲学和科学名著。托莱多“翻译院”有三大特点:翻译活动始终得到教会的资助;翻译作品主要是希腊作品的阿拉伯译本,其次是阿拉伯语原作和希腊原作;托莱多是当时西班牙的教育中心和穆斯林学术中心。其大规模的翻译标志着基督教和穆斯林教之间罕有的一次友好接触,带来了东方人的思想,并形成了当时西班牙以至西欧的教育中心。中世纪末期,百姓对民族语言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民族语翻译首先与《圣经》有关,但其翻译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规模的民族翻译是随着中等资产阶级的出现和民族

5、主义的高涨而开始的。各国的翻译活动都在向前发展,但英国发展的特别慢,主要是因为译者的地位低下,翻译选材也是个问题。但也涌现一批著名的译者:约翰.特雷维萨、威廉.卡克斯顿。这段时间,另一大类翻译是宗教文献翻译,其中最著名的有奥斯伯恩.博克兰姆和维克利夫。总的来说,西方翻译史在中世纪主要有三个特点显著的阶段,但在这一时期,西方翻译理论研究仍没有系统的,特别是在波伊提乌发表了不注重理论的客观主义和实用主义的观点之后,翻译理论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停滞状态。翻译界们一方面重复以前的翻译观点,一方面就民族语翻译提出新的见解:翻译必须严格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文法;翻译必须尊重译文语言的自然规则。文艺复

6、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振兴,14世纪末始于意大利,15世纪、16世纪中波及欧洲特别是西欧各国。主要传播人文主义思想,涉及到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对古代希腊、罗马作品和当代欧洲各国作品的研究。不少译者把自己翻译方面的成就比作文学、知识上的“战利品”,把古代和近代强国有关的政治、哲学、社会体系以及文学、艺术等经典著作译成民族语,以供本国借鉴,其中最为突出的主要有德法英三国。德国在16世纪的翻译和15世纪一样,主要涉及拉丁语和德语的互译。译者反对直译,其唯一的理由就是,逐词对译不便于读者理解。由于德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因此也有自己的独特表达方式,

7、是不能逐词译成其他语言的,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能逐词译成德语。像温菲林和希腊尤斯等也都反对逐词对译的方法,,强调译者在处理拉丁语冠词、形容词等方面的问题时,应当遵循德语的表达习惯而不生搬硬套拉丁语法。德国当时较注意收集并翻译德语谚语,其中最突出的事图尼西乌斯,他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德国学生的拉丁语水平,改进他们的文风以及言谈举止。其他很多人也出版过类似的谚语集,他们的主要目的一样是为了教授拉丁语。除了提到的德语谚语翻译外,16世纪德国翻译的主流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