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研究

基于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研究

ID:20866378

大小:1.99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10-17

基于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研究_第1页
基于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研究_第2页
基于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研究_第3页
基于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研究_第4页
基于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基于企业知识共享的激励制度研究姓名:徐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指导教师:夏若江20090518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个决策的网络,所有的组织行为都来自决策。决策常常是随机作出,和组织目标失去关联,或者是追求自身利益的各方搏弈的结果。国内学者姜文则将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主体性因素(意识因素、利益因素和能力因素)、对象性因素(知识的性质、知识的距离、知识存量)、手段性因素(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协作网络、各种交流途径)和环境性因素(信任、文化、政策)[17]。1.2.3知识共享系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Martynl

2、aycock的研究表明:企业内部网(Intranets),是ICT网络和人际网络的动态综合网络,已越来越普遍被广泛使用。它常常通过知识库、数据库和经常性决策支持工具提供支持,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帮助知识工作者网络”。在知识型组织中,网络已成为主要手段,通过它传播信息和完成工作,传统的层级支持已经受到动摇。网络鼓励人们以更加非正规化的方式工作,相互关系更加依赖合作和协作,而不仅仅是内部发展。这种网络的关键性因素是组织创造一种信任氛围,通过能力、共有、网络和共同的承诺以及薪酬来实现,薪酬方式可以是有形也可以是无形的[2]。Buckman实验室也是一个著名的知

3、识共享网络,其成功经验已经成为哈佛商学院等研究机构研究的对象[3]。Buckman实验室是以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大学(Memphis)为基地,在知识共享方面已取得世界著名的影响。它有1500名以上的雇员,涉及70个国家。Buckman实验室的成功在于创造了一种合作氛围,那里的雇员将其他雇员看作实现共同目标的同事,而不是其进步就会阻碍自己的对手。其重要成因之一是其CEO(BobBuckman)强烈推行其信念,即将知识转移作为取得成功的重要先决条件。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Buckman成功地将一个命令和控制型组织转变为更加开放、雇员授权经营型组织,其核

4、心价值观为组织成员可以自由提出建议和对组织上层结构作出改变。在未来Buckman实验室中最有权威的人将是那些对其他人进行知识转移做得最好的人。Buckman认为组织的人际网络比IT网络更重要,知识共享是人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Martynlaycock通过对NHS(UKNationalHealthService)、BLU(Understanding5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ndmeetingthelearning,networkandknowledge-sharingneedsoftheUKsmallbusinessservice)等知识共享组织的

5、研究,提出知识共享的学习环路,见图1-1[2]。利益共同体问题方法构筑知识获取、编码、扩散的中心实践共同创新共同体体需要图1-1知识共享的学习环路汤姆森大学(ThomsonUniversity)开发出一种对企业知识共享的度量工具,用于测量知识共享的文化进程。这个工具测定的是个人、群体和企业层面的知识共享行为,以一种连续、客观和精确的方式报告出来[14]。1.2.3国内外关于知识共享激励制度研究的现状(1)国外企业知识共享激励制度研究综述国外学者对激励问题已经作了相当多的定性研究,提出了比较完善的激励理论[18][19],知识共享的激励同样可以参照这些激

6、励理论[20][21]。Marilyn主张用市场交易的观点研究知识共享[22]。PeterM.Senge把企业内的知识共享激励问题理解为不对称信息下的博弈,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23]。GohS.C.在分析了知识共享中发出方和接受方的成本/收益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博弈分析,但对于知识共享的主体的认识局限于经济人的范畴[24]。(2)国内企业知识共享激励制度研究综述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也有一些,朱晓峰[25]、冯天学[26]、王敏[27]等人分别提出了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知识管理的激励模型,环境激励的概念,过程共享的知识工人的激励问题

7、。左美云[28]将企业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分为四个部分,具体的制度如表1-1所示。表1-1企业知识管理的激励制度焦锦淼[29]、厉荣[30]等分别从知识共享的组织学习有效方式,建立促进知识共享的考核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蒋跃进[31]提出了事前学习、事中学习和外部学习是团队知识形成的三种机制和途径。关于知识管理的激励因素,国内外学者没有建立各个激励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1.2.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论文第二章在分析知识共享在我国企业中实施的障碍与西门子公司的知识共享系统在华使用的障碍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知识共享激励制度建设的必要性问题。第三章在分别研究了各种

8、激励机制对企业知识共享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知识共享激励制度的概念模型和假定。第四章利用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