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本质」体认

「科学本质」体认

ID:20898937

大小:176.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10-17

「科学本质」体认_第1页
「科学本质」体认_第2页
「科学本质」体认_第3页
「科学本质」体认_第4页
「科学本质」体认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本质」体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本质」的体认陈文典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物理系摘要:「科学」是一种以真确的事实为依据、提出能对事实加以合理诠释的想法与理论,并且在这些想法及理论之中又能经由逻辑思考建立起协同一致的、不相互矛盾的、可以相互援引的知识体系。「科学」可说是人类所建构出来(或发现出来)最可信赖、最信实可靠的知识,常被认为是「真」的表征。不过,若要去确知科学知识是否为「真」,不仅要从科学知识的确实性、一致性、逻辑性去考核,更要从获得科学的过程与方法上去检验,有时可由它的可验证性、可推测性等运用的成效去考验。引言:「科学」是「真」的表征?人

2、类有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很难抗拒的本能冲动;即是对于某一类的现象会先在心中建立一个想法,然后偏取有利于此想法的事件来当证据,运用此一想法把这些事件串接起来加以诠释,建构出能自圆其说的理论,进而沉湎在自以为协同一致的认知之完美感中。这是人们建构概念的一般过程,人们经由这些心智活动,累积了许许多多的知识及一系列自己「信以为真」的想法。若是我们在享用自我建构而成的科学知识体系时,还能够随时的观察新的现象、尝试运用别的角度去检视已往的论据、有机会遇到见识更广博人士的考验、反复去检核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可靠性、发现依照原有

3、理论去推测的事件并未发生、…,意思是不断地考验「知识」的真确性及合理性,那么,自己心中的「知识体系」将会更趋坚实完美(或更趋于顽强自闭-假如你的考验态度不够开明的话!)我们怎么知道自己这么一路走来,所建构的科学是「真的」呢?我们要怎么才能够警觉自己对「自我的知识体系」的考验态度是开放的、明智的、公平的、不偏漏的呢?(按:这种自我考验、自求精进的心智活动能力最近被冠以一个专有名词「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被当成是一种「能力」来培养)。200其实,以上我们所提出人们应对「科学知识」作不断的考验及质疑的

4、做学问态度,一点也不新。因为,历代的先贤们在智识的追求上,已经警觉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古代的哲人老早就在「做学问」方面提示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一味的听取、吸收各方的说法和报导,而不加以逻辑思考、检验论据、检视理论的协同一致性、可再现性…,那么,最后累积下来的就是一团没有结构、不能推广引用、杂乱零碎且未必成立的「记忆」。另一方面,若只是先想好一套理论,自满于有限范围内的可运用性,不再去观察新的事件、尝试运用别的角度去检视…,那么,这套理论也就是局限的、不能壮大的、甚至于可能不健全的!)。又以「苟日

5、新、日日新」来敦促我们要不断地增广见闻、不断地反省思辨。有时又加上一些警惕的话(反面叙述):「不迷信」、「不妄言」、「不刚愎自用」、「不自以为是」(天底下有人承认自己是这样子的吗?)。这些都是求「真」的方法,今天只是改用现代的语汇来陈述而已;可能比较详实,可是也显得比较累赘。本文主要就是要来讨论「科学的真确性」问题,并且希望透过这项讨论,来增强「行动研究」的能力。以下是我们讨论的内容:五个要项、四个注文及参考文献:一、真金不怕火炼-善(擅长)知识二、「科学本质」的意涵三、如何增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体认四、对「科

6、学本质的体认」之评量五、结语注一:由各种向度去体认「科学本质」注二:美国2061计划中的「科学本质」指针注三:MSPAP「科学本质」指针注四:科学本质分段能力指针六、参考文献一、真金不怕火炼-善(擅长)知识建立在「非真」的想法就是「妄」(它就像肥皂泡里的美景,吹弹即破,但却也迷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往后的行动寄托在一个虚妄不实的目标上。问题是:我们往往事前并不知道它是虚妄的。所以,不断地检验(或考验)科学,应是避免使自己落入迷惘或迷信的不二法门!只是,怎么去做呢?以下是经常用以考验的三个向度;由科学知识本身的确

7、实性、一致性、逻辑性去考核,由获得科学的「过程与方式」的严谨度去检验,及由科学所发挥的功能去考验。2001.科学知识的确实性、一致性、逻辑性要不断地被考核科学的探索,基本上是一个破除迷妄、改变观点的历程。不管是什么现象、什么事件的发生,人们都会先在心中有一种看法或据以用来诠释现象的理论,即使是在最匆忙及暂时性的情况下也会在心中先有一个假说或预想。只是,因为「科学概念」能不能被接受并不是只有能完满解释目前的现象而已,实际上它也要能够解释已往的经验,且不得与其它的想法有矛盾或冲突的情况,所以它的考验是不断地、且多面的

8、。我们在此要来讨论这些「考验」,藉此可了解现有的科学知识之「本质」。科学家们不断地对自己所正在探索的现象作观测,已往是用五官,现在则更引用电子显微镜、赫伯望远镜、及各种先进科技研发的仪器来观测,他们所发现的现象均可以用有限的理论或想法来加以诠释、理解。若是他们发觉有一两个现象是以前所未见过的、或是现有理论所无法理解的,那更是他们最大的期待,也是他们辛勤工作最丰厚的报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