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播音发声 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

4播音发声 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

ID:20942108

大小:45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18

4播音发声 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_第1页
4播音发声 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_第2页
4播音发声 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_第3页
4播音发声 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_第4页
4播音发声 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4播音发声 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呼吸原理与气息控制气流的强弱变化与声音的响亮度、字音的清晰度、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以及情绪的饱满充沛,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严格地说,气息运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声音好坏的关键。所以传统戏曲界有“气是声之本”的说法,“气动则声发”“善其歌,必先调其气。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等等一些说法。正确的用气方法是这章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第一节播音发声对气息的要求一、要有较持久的控制能力。——稿子不能越播越弱,到最后声嘶力竭,或有气无力,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二、要保持较为稳定的气息压力。——这就要求和日常说话不一样,不能先响后弱,更不能强高声发不出,吸气量要大于日常

2、说话,呼气发声保持较为稳定的压力,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强弱调整。三、呼气时间较长。——广播语言长句较多,结构也比较复杂,间歇比口语少短,要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就要求播音员呼气持续的时间较长。四、对气息的控制要收纵自如。——气息自动地随感情的运动变化而变化,要有高度熟练地控制气息的技巧,播节目要情绪贯穿。有一气事呵成感,对气息的控制要停而不断。五、学会短时间无声吸气。——现代化的传媒有高度灵敏的话筒,吸气的杂音很容易传出去,因此播音必须学会短时间吸气、补气。第二节呼吸原理一、呼吸器官从人的语言功能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呼吸通道、肺、胸腔及内外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看作是与呼吸有关的器官。

3、(一)、呼吸道鼻鼻咽吸咽腔喉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口口咽构成这个通道的各个器官都属于呼吸器官(二)、肺:肺是由于含有许多弹性纤维的上皮组织所组成。其中的空气是肺泡具有明鲜的伸展性和弹性。有纵膈。(三)、胸腔胸内的体腔部分是胸腔。它是由肋骨、肋软骨、胸骨和后部脊椎构成骨支架,形状象鸟笼。(四)、呼吸肌群吸气肌群包括:肋间外肌、胸锁乳突肌、胸小肌、后上锯肌、胸大肌、横膈膜。呼气肌群包括:后下锯肌、肋间内肌、腹内斜肌、胸横肌、腹直肌。二、呼吸原理肺虽然是重要的呼吸器官,但它不会主动进行呼吸,是被动器官,呼吸是靠胸腔的扩大或缩小来完成的。吸气肌群收缩时,胸腔扩大,其内部气压就小于外

4、面的空气气压,空气便由口鼻等吸进入肺泡,使肺扩张起来,这就是吸气过程。反之就是呼气。生活呼吸的交换量500毫升,时间比1:2。一般语言发声的呼吸具有吸得多、快,呼得省慢,还表明训练的明显效果。一次最深的吸气到最深的呼气的量叫肺活量。三、生活中各种呼吸状态的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大概有这样几类呼吸:第一种是心神安静时的呼吸,第二种是体力劳动或心情紧张兴奋时的呼吸,第三种是全身发力或大声疾呼时的呼吸。从呼吸的活动方式上分为:1、胸式呼吸。2、腹式呼吸。3、胸腹联合式呼吸。第三节气息控制方法一、播音发声的正确呼吸方式生活中的几种呼吸方法最适宜的是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我们从每一个学生

5、都要掌握这一方法的要领。生理表明利用对抗和互相制约的力量,才能对机体的某部分进行调节控制。在气息控制中吸气肌群和呼气肌群的对抗,外部的表现是两肋与小腹的抗拮,吸肌群不光在吸气中起作用,在呼气中也发生作用,呼肌群同上。吸气时:吸气肌群收缩,口鼻同时进气,把气吸到肺的底部,膈肌下降,下肋同时向两侧扩张;由于胸腔下部腹腔上部扩展开来,此时感觉腰部发涨,腰带渐紧小腹随之逐渐收缩。呼气时:吸气肌群不象生活中讲话那样放松下来,而是继续工作,小腹保持收缩状态以维持两肋扩张;同时呼气肌群做回弹式的全面收缩,当缩力超过张力时,两肋才慢慢回收,膈肌上升,气息缓缓流出,小腹也随之渐松。呼气

6、动作是在吸肌群与呼肌群相互对抗力量下完成的。膈是不随意肌,腹肌是随意肌,习惯上用小腹控制呼气,所以有“气根”一说。脐下三指处为丹田。联合呼吸的感觉是:吸气时,小腹微收,气流从口鼻吸到肺的底部,两肋向两侧扩张,腰带渐紧,小腹随之收缩。呼气时,保持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和两肋不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渐松但最后仍不失去收住的感觉,直到膈与两肋恢复后才松下来。联合法的特点是:气下沉、两肋开、小腹收、横膈降。注意不要耸肩(即吸到上胸)二、几种通俗的气息控制方法1、低能儿法;2、体位帮助法;3、仰卧起坐法;4、俯卧撑法;5、全身发力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