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步步高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2014步步高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

ID:20978921

大小:1.6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10-18

2014步步高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_第1页
2014步步高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_第2页
2014步步高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_第3页
2014步步高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_第4页
2014步步高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步步高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五 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纲要求5年考情20092010201120122013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Ⅱ)海南,8江苏,13北京,3广东,4江苏,13山东,25新课标全国,30北京,31安徽,30Ⅰ2.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宁夏,5江苏,2广东,6课标全国,5浙江,3海南,8海南,15安徽,2江苏,19四川,3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新课标全国,4新课标全国,30重庆,7福建,27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广东,18山东,3福建,4新课标全国,5新课标全国,3天津,3新课

2、标全国Ⅰ,30山东,24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江苏,22北京,31重庆,30Ⅰ江苏,27——填充关键点思考连接处(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过程中传递信号的物质分别是什么?提示 前者是电荷(离子)和神经递质,后者是激素和其他化学物质。(2)能够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联系在一起的桥梁结构是什么?提示 下丘脑。考点1 神经调节的结构与机制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

3、出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观察传导图示作出分析)(3)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观察图示作出分析)①传递特点:单向传递。②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③递质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其作用效果是促进或抑制下一

4、个神经元的活动。【思维辨析】(1)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2013·江苏,19D)(√)提示 神经细胞上兴奋的传导形式是局部电流。(2)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2013·北京,2A)(√)提示 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以“胞吐”形式分泌到细胞外。(3)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其调节的神经中枢是听觉中枢(2011·广东,4AB)(×)提示 是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4)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2011·天津,3D)(×)提示

5、 反射弧必须完整。(5)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011·海南,9C)(√)提示 H区属于大脑皮层的听觉性语言中枢。(6)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2012·浙江,4C)(×)提示 突触后膜因形成皱褶,故其表面积大于突触前膜。(7)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2012·浙江,4D)(×)提示 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形成的电位达到一定阈值时,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8)引起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2011·海南,8A改编)

6、(√)提示 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9)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2009·江苏,2A)(×)提示 静息状态时K+外流。(10)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峰值会降低(2010·课标全国,5D改编)(√)提示 Na+内流差值降低。【归纳提炼】1.兴奋产生的膜电位变化解读解读:a点:静息电位,内负外正,K+外流;a~c点:Na+内流,逐渐形成动作电位(内正外负);c~e点:静息电位恢复过程中,K+外流,Na+被泵出膜外;e点:静息电位。注意 Na+内流的离子运输方式属于

7、协助扩散,静息电位时K+外流的离子运输方式也是协助扩散。2.兴奋传导、传递的几个误区(1)误认为递质可以持续起作用: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2)误认为反射活动所需时间长短与刺激时间长短有关:在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过程中,同时存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数量的多少决定着该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3)误认为只要反射弧完整就能产生反射:相应反射的完成都离不开适宜的刺激和完整的反射弧。(4)误认为条件反射可以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非条件反射的完成可以不需

8、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条件反射的完成却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例1 (2013·四川卷,3)如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破题思路 确认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