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doc

2014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doc

ID:59264013

大小:47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8

2014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doc_第1页
2014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doc_第2页
2014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doc_第3页
2014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doc_第4页
2014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第1讲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届高考二轮生物专题复习训练专题五生命活动调节第1讲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教版)1.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A端相连接的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答案 C解析 与A端相连接的是感受器;在组织液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由于没有做刺激E点,

2、在D处检测是否有电位变化的实验,故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单方向传递的;由于刺激E点,在D点处本来就没有电位变化(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与C处是否加药物无关。2.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收缩活动和伸肌舒张活动协调进行。下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屈肌和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D.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答案 C解析 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

3、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使突触后膜更不易兴奋,因此只有伸肌运动神经纤维上能发生膜电位的反转;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受抑制;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屈肌运动神经元和伸肌运动神经元四个神经元构成。3.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

4、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答案 A解析 有机磷对突触前膜释放递质没有影响,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导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被分解而持续刺激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形成,在a点给予刺激,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会产生神经冲动,b点没有电信号的作用,不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也不会产生动作电位。4.研究表明甘氨酸能

5、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直接参与甘氨酸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D.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其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答案 A解析 甘氨酸是氨基酸,不是蛋白质,其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甘氨酸利用胞吐方式释放进入组织液,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项正确;根据题意,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电位更高,细胞膜两侧电位差

6、更大,C项正确;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项正确。5.如图所示,图甲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甲中A密切相关C.图乙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D.图乙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答案 D解析 糖蛋白分布在膜的外表面,由此可知,图甲中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甲中B密切相关;图乙中E为突触前膜,F为

7、突触后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胞吐的方式。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1),在图1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在图2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答案 B解析 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膜上电位为内负外正,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为正,当受到适宜刺激时,神经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为负,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为②。7.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

8、的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