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ID:21000746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8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_第1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_第2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_第3页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  关键词:激发兴趣;读写结合;重新批改    小学是学写作文的起始阶段,可以说今后作文的好坏就看小学阶段的基础好不好,但大多数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畏惧、厌烦、就感觉头疼,不喜欢写。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采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内容空泛一直是学生写作的一个障碍,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奥妙无穷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小学生作文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蜜蜂酿蜜首先要在百花丛中采无数花蜜,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应像小蜜蜂一样从多彩的生活中采集丰富的花蜜。教师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用童心去看这个世界,去感受生活,还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怎样去观察,要让学生知道在观察中要注重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看表面。我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过:“我从小就坚持写日记,语文成绩一直很好。”通过写日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由此可见坚持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手段。日记的内容千变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但要防止千篇一律,记“流水账”,应该突出新颖。写日记是一种需要有一定的意志力和恒心才能坚持下来的学习活动,长期保持学生对日记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评价,一种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只有在教师不断鼓励下,学生的写作热情才会不断地增加,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更上一层楼。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写日记。  二、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和素材这还不够,还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把自己的认识、情感、体验

4、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语感,感知语文文字的知识和规律,既可以“熟练”文章的条理结构,又在读的过程中开阔了视眼,训练了思维,增长了知识。尤其是农村小学生,阅读量跟不上是限制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就要想方设法开展读书活动,并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方法。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上,都要求他们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和心得体会抄到读书笔记上,为作文积累语

5、言材料和写作材料,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致用。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们的词、句库形成了,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三、教会学生仿写的能力,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仿写是在精读的基础上,模仿文段的某一特点而进行的一种书面或口头的训练,也是对精读效果的检测和衡量。它是学生通过精读,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大脑的吸收、过滤及重组,以书面形式输出的过程。学生进行仿写训练,目的是通过对文章中的一些精美、深刻的语段的仿写,学习和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的各种方法,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文章的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准确、平实、连贯等方

6、法,总分总,由外及里、由远到近的写作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教《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弄清楚的写作方法:课文先交代了杨梅生长的地方,再写杨梅的枝、叶、果和味道。课后要求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写一篇自己喜欢的植物,如我爱故乡的苹果、梨、葡萄等,这样仿照写出来的作文效果很好。以后对课文中记人、状物、抒情的好片段都让学生模仿,不但及时巩固了阅读教学,而且使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组织和布局谋篇的方法,为写好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逐渐就会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可造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同时它也是教师和学生

7、的一个互动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拨开迷雾,奔向胜利的彼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