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巧抓文眼解读文心

例谈巧抓文眼解读文心

ID:21002780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8

例谈巧抓文眼解读文心_第1页
例谈巧抓文眼解读文心_第2页
例谈巧抓文眼解读文心_第3页
资源描述:

《例谈巧抓文眼解读文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例谈巧抓文眼解读文心江苏泰州市大泗学校(225328) 储晓丽[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课文的文眼,并带领学生解读这些文眼,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关键词]文眼 中心 解读[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1007-9068(2015)10-057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花费大量人力与物力设计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时总是力求面面俱到,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

2、疲于应付。其实,阅读教学说简单也很简单,每一篇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往往都涵盖在一个词或一句话中,这个词或者这句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眼。我们只要抓住了每一篇课文的文眼来展开教学,那么就可以发现一条高效的阅读教学之路。下面,笔者就结合《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眼来解读课文。一、解读“一题”,把握中心“一题”就是指课文的题目,它统领着整篇文章。很多文章的内容我们都可以通过文题来了解。如通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篇课文是介绍火星的相关内容的;在看到《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3、这个题目时,我们就知道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故事。我们可以从课文的题目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先入为主,初步感知文章将要讲述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时,我首先抓住文题,在学生阅读完题目之后,我问学生:“从课文的题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呢?”有的学生说自己通过课题知道了金字塔在埃及,有的学生说这个塔一定是上小下大,像“金”字的字形一样。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金字塔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做成“金”字形?金字塔在埃及的什么地方?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这时候,我让

4、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课文,然后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就可以整理概括出金字塔在埃及开罗西南的沙漠中,它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因为是下方上尖,所以被称之为金字塔,它是由古埃及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建起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情感。这样,通过解读文题而引发阅读思考,一来促进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二来也发展了学生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先从分析课题入手,让学生通过理解课文题目来解读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二、解读“一词”,浓缩中心课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

5、中心词语,抓住这些中心词,我们就能充分体会到整篇文章的思想主旨。比如在教学本课时,我们可以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举世闻名”这个词语来引导学生概括全文中心,让学生的解读直指中心。教学时,我把“举世闻名”这个词板书在黑板上,然后问学生:为什么埃及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并让学生阅读全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概括出文章分别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写埃及金字塔的宏伟,这些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建筑。第二部分是介绍古埃及的人民在没有现代化设备的情况下,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勤劳而建造金字塔的

6、,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说埃及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了。把解读课文的中心浓缩在敬佩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上面,激发了学生珍惜世界遗产的情感。这时候,我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在我们学习过的《秦兵马俑》一课中,它的中心词是“举世无双”,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这样,学生再一次投入到对中心词语的解读当中,进一步理解了我国的秦兵马俑只有中国有,世界其他地方没有,而金字塔可能在世界其他国家还有,让学生从更大的角度增强了爱国的情感。三、解读“一句”,梳理中心许多课文都会有中心句,以起到对全文概括与提炼的作

7、用。在阅读教学时,如果我们抓住这一句话,就可以较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从中获取文本的价值取向。比如这一课中,学生也许对于金字塔的宏伟感到赞叹,因为课文利用了一系列的数字作了具体的说明。如“相当于40层高”“230万块巨石”“60万个车皮”“10万人”“30年”等,这让学生通过比较就可以很容易地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但是,这篇文章很大的篇幅写的却是古代埃及人民是如何建造金字塔的,这也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而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太好理解。所以,我们可以抓住最后一段的中心句“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来让

8、学生解读这一文眼,并用这一文眼来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为什么文章最后会这么说。这样,通过解读这一中心句,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眼来解读课文,也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具备这三个文眼的,也许只具备一到两个。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课文的文眼,并带领学生解读这些文眼,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