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

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

ID:21040163

大小:5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_第1页
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_第2页
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_第3页
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_第4页
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_第5页
资源描述:

《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生活体验叩开阅读理解之大门    文/江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学生的体验,也就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运用生活的体验,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学生体验的独特性,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与文本内容不谋而合,形成心灵上的默契以及情感上的共鸣,让书本知识与生活阅历完美融合;三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这种独特的体验,这实际上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前提。如

2、果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三者,学生定会在愉悦中与、文本、生活交流,就会叩开阅读理解的大门,触摸到文学作品的灵魂。    那么,我们怎样用生活的体验叩开阅读理解的大门呢?    一、找契合点,走近体验    笔者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找到现实生活和语文阅读教学的契合点,既要找到与文本的契合点,又要找到生活与文本的契合点,学生才能走近体验,才能将语文阅读教学和生活有机结合。    1.找到与文本的契合点    生活是一面镜子,照尽世间百态,离开了生活这面镜子,文学创作就无法折射出形形色色的生活,

3、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文本是对生活观察、思考后的一种感悟、一种再现。这些体悟可能会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定距离,造成学生对文本领悟上的障碍。    写今古之人、事、物,或触景生情,或体物言志,或抒离情别绪,或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一般是古迹、典故、人物、一段尘封的往事抑或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往往选用与自己相似的经历、遭遇来写自己的经历和遭遇,也就是借他人之酒杯浇心中之块垒。比如《咏怀古迹》(其三),杜甫与王昭君的契合点究竟在哪里?一是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

4、天地间”颇为相似,二是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悲剧命运极其相似。杜甫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而对王昭君本人则只是表达了自己的同情。这是具有相似性的契合点。    但也有以他人的业绩来反衬自己现状的契合点。比如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身为都督,年轻有为,立下令“强橹灰飞烟灭”之大功,况有美女相伴,可谓意气风发,志得意满。而苏轼呢?任团练副使这一虚职,年华老去,功业未成,况宦海沉浮,可谓命途坎坷

5、,饱受痛苦。于两种不同的人生、一种极大的反差之中找到与文本之间的契合点,可谓出奇制胜。    2.找到生活与文本的契合点    王国维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无论古人诗文,还是今人作品,无不传达着对生活的情感体验。找到生活与文本的契合点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文本而又要回归文本。实践证明:学生的生活经历越丰富,生活体验越多,生活视野就越宽广,就越能与课文中的思想产生共鸣。如,在一次全县中学语文赛课上,一位赛课选手在上《登高》时,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文本内容:

6、    师:古人一般在什么时候登高?    生:九月九日重阳节、中秋。(师补充还有“人日”,人日是正月初七,有诗为证“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诗题就是“人日思归”。)    师:古人为何要登高?    生:是一种习俗,为了祭祖、望远思人。    生:有它特殊的意义,在古人眼里,高处与天比较近,如果需要与天交流,一般就会登高。古代天子封禅,就是要与天交流,最常提及的封禅之地就是泰山了。可见,最初的登高有浓重的宗教意义。后来宗教意味渐渐消去,成为文人的一种消遣。    师:那么,登高最容易引发人们哪些思

7、想情感呢?    生:思乡、忧国忧民。    生:登高的时候,人往往不高兴。古人讲过一句话“登高者必自卑”,因为人登高处时,眼界就会开阔,面对着广阔的自然宇宙,人会很自然的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有一种沧海一粟的感觉。    生(补充):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后很自然的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王勃登滕王阁也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几句就是说诗人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生:柳宗元登上柳州城楼同样感叹道: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这

8、种感觉如果坐在一个房间里,是万万感受不到的。    这里,教师让学生用自己以往的学习、生活方面的体验进行交流,实现了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的对接,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又把学生带进了文本。正如夸美纽斯说的:“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    二、转换角色,感受体验    演员要演好一个角色,需要深入三教九流之中体验生活,方能真正走进剧本,把握人物性格,演绎出精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