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

浅谈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

ID:21050107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_第1页
浅谈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_第2页
浅谈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_第3页
浅谈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_第4页
浅谈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对于宋词的发展,苏轼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其婉约词对宋词的丰富和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苏轼婉约词与以往婉约词的比较,来揭示苏轼婉约词对宋词的贡献。  【关键词】苏轼;婉约词;贡献    一、词的演变  词能够在“诗”外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从晚唐五代时期开始的。因为,这时文人的词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

2、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词的风格不同将宋词分为三个流派:豪放派、婉约派和花间词。“五四”之后,关于豪放派和婉约派谁是主流谁是逆流存在过争论。其中以胡适和胡云翼为代表的宋词研究者们极力推崇词中的豪放派,他们偏激的把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称为宋词的主流,而把以周、姜为代表的婉约派称为逆流。建国之后,这种观点一直作为词学研究的流行观点,而胡云翼《宋词选》作为宋词的代表性选

3、本影响也很大。这种状况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才得以改变。不少学者打破迷信,大胆探索,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平等地位提出来质疑。这不但纠正了半个多世纪的错误,而且为客观、公平、合理的评价宋词流派和风格的提供了自由的学术空间。  二、苏轼婉约词的创新之处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于世,后人也多把他当作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而这却忽略了其在婉约词创作方面的成就。据现存的《东坡乐府》统计,苏轼的作品多以婉约词为主,他所作豪放词的数量不及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因此,相对于豪放词来说,婉约词更能代表苏轼的写作特点,他的词集豪放、婉约于一体,婉约中有豪放,豪放又不失婉约。  俗话说“诗言志词言情”,

4、唐宋以来的婉约词以柔媚香艳为主体风格,抒发伤春悲秋、离愁别绪,或沉湎于一己之痛无法自拔,苏轼的词有别于传统婉约词的这些风格,具体体现在他的词不拘于音律,意象丰富和意境独特三个方面。  首先是他的词不拘于音律。传统的婉约词非常讲究音律,而苏轼并不认为“合音律”应该成为词创作的必备条件,他主张“冲出口常言,法度去前轼”,他所创作的词,多不以律害意,当时很多文人不能接受,甚至误以为苏轼不懂音律。而事实恰恰相反,苏轼不但懂音律,而且是“深于律”,他所作的《洞仙歌》(冰肌玉骨),就受到张邦基“腔出近世,五代及国初皆为之有也”的评价。苏轼在创作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到如何将词律对词内容的约束降到最

5、低,这里并非要抛弃词律,而是要在保证词“言之有物”的基础上,尽量去遵循词律。尤其是在创作婉约词时,一方面为了保持婉约词固有的音乐美和形式美,同时也使词作“纹理自然,姿态横生”,他在句法、平仄、韵律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超越了词律的约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在苏轼的婉约词中发现很多不和词律的作品,但《曲有旧闻·卷五》却说“章质夫作《水龙吟咏杨花》其命意用事,清丽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屡屡,徐而视之,声韵皆婉……”另外,苏轼将日常生活的口语也引入到婉约词中,这就使得他的词除了较多的反映了生活的特点之外,词的内涵也变得丰富起来。  其次,他的词意象丰富。之前的婉约词意象很多,当将众多的描

6、写景物归纳起来,不是自然景物就是庭院楼阁甚或是充满“脂粉气”。但在苏词中,意象变得更加丰富,许多以前不能入词的意象,他都可巧妙的将它们引入词中,宋词的意象也因此变得更加开阔。他从前人诗歌创作中找到灵感,将诗歌中的言志、述怀、叙事悼亡、怀古、咏物、说理以及田园风光等等都纳入到词的创作之中。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苏轼婉约词中除了爱情词之外,还有悼亡词、农村风物词、写景记游词、怀古咏史词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轼是将田园风光纳入词中的第一人。最著名的要数他在徐州上任所填的五首《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

7、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这组词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江南蚕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