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doc

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doc

ID:57004369

大小:23.5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7-30

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举例分析苏轼对宋词的贡献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在于对词的内容和风格进行了全面的开拓与创新。一、内容上:首先,苏轼以词抒发爱国的豪情壮志。北宋词章很少反映国家大事,苏轼这类爱国词章在开拓宋词园地上有重要意义。如《祭常山回小猎》、《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篇作品无论描绘出猎的场景,抒发豪纵的情致,表达爱国的壮志,乃至用事的手法都极其相似。而且词中不伏老的爱国形象,直抒胸臆的气势,似乎较诗更为突出。这样,苏轼就在内容上打破了诗词界线,把却敌报国的时代主题引进了词坛。在爱国词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对周瑜形象的刻划,英气勃勃,光采照人

2、,为中国词史上的空前之笔,是苏轼对北宋词坛杰出的贡献。显然,这里寄托着作者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全词咏景、怀古、抒情融汇一气,作者的现实之情深深寓于雄壮飞动的如画江山之中和雄姿英发的风流人物身上。其次,以田园入词。宋代文人极少有真实地描写农村生活与农民形象的词,苏轼突破了这一题材,他的《浣溪沙》五首开创了宋词的新天地。其中写到农民形象、劳动生活、农村风俗、农村风光,以及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真心向往。他在黄州贬所作的《浣溪沙》五首,在面对友人的深情厚意,面对美酒歌舞,面对满天大雪,他不仅想到了自身的生活困境:“空腹有诗衣有结,湿

3、薪如桂米如珍”,更写道: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一方面,置个人的生计不顾,一方面推己及人,但愿瑞雪丰年,民生安足,则己百愁全无。体现了他高尚的胸怀与情操。最后,咏物词。苏轼的咏物词数量多达三十余首,其水平也高于同代词人。他不但重形似描写,而且尤重神似描写;不仅写出物象,也写出寄托。苏轼对咏物词的开拓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写出对象的独特风貌。如《定风波·咏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

4、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在这首词中,不仅自出新意,以传神之笔写出了红梅的独特风貌,而且生动地展示了作者高洁不阿的品格。不说红梅天生红色,却说其所以“偶作小红桃杏色”,是因为“自怜冰脸不时宜”。也写出梅花不随时物的闲雅之态,“孤瘦雪霜姿”的本质,也是苏轼不随波逐流、坚持高风亮节的人格的自我写照。第二,运用拟人化手法,充分展开想象,对所咏事物从形到神作多层次的描绘,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

5、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似花还似非花”,起句高超,奠定一篇咏物宗旨:“似花”,“非花”,两者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写杨花离枝坠地,犹如思妇被弃,貌似“无情”,实是“有思”。而思妇的柔肠百转、娇眼困酣,恰犹如柳枝的细软婉曲,柳叶的飞坠无定。下阕作者另辟蹊径,想象奇妙。词以落红陪衬,写出春事已尽,却又一往情深。结句画龙点睛,遥应首句,说明花人合一的题旨。第三,苏轼的词既体现了北宋咏物词重在自然明快和涵浑意境的艺术风格,又开南宋咏物重在

6、字句的工巧和典故运用的先声,如《卜算子》咏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上片写鸿见人。虚实映衬,人鸿合一,再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后惊魂未定、命寄江湖之上的心情。全词情与景、人和物高度融合,自然涵浑。二、风格上开创了豪放词。苏轼的豪放词虽不多却影响颇大,他将充沛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此种;善于写慷慨豪迈的形象、扩大雄壮的场面,如《念奴娇》,全诗将赞美古代英雄与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结合起来,情感豪迈又沉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