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

浅谈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

ID:21103029

大小:5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19

浅谈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_第1页
浅谈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_第2页
浅谈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_第3页
浅谈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_第4页
浅谈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让学生走进小学数学一、学科建设——数学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数学文化的积淀,主要的阵地是在数学课堂。这就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范围、题材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反映现实,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数学的现实和历史,构建充满文化气息的数学课堂。  1.结构化处理:让数学课充盈文化意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反复强调“结构的重要性”和学习结构的重要性。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统整,精心选择和组织“结构化”知识,强化数学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学生理解种种学科知识所拥有的关联性,也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文化的情境性,实现文化的创

2、造性,数学课也就超越了数学的“一般性实用目标”,走向了文化意味的境界。  2.准确的切入:让数学课直抵文化内核。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涵盖概念定义、法则规定、思想方法及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要从这些看似静态的数学知识背后挖掘出“活力十足”的数学文化教育价值,就需要找准切入口,使其直抵数学文化内核。如作为“圆的周长”这一具有数学文化历史的一课,教学中,学生用多种材料、方式探究圆的周长这一体验过程,同时补充人类历史探索周长的过程,这样可以得到学生的欢迎和广泛参与,也就找准了文化切入点,使其具有极强的数学文化意味。  3.数学式思考:让数学课走向文化创造。  作

3、为数学文化源头的西方数学及其哲学史上历来有这么一种说法:“上帝是按照数学原则创造这个世界的。”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它是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这同时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文化的传承与文化的再造,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二、学生活动——数学文化建设的关键点  1.举办“数学节”活动。  当今许多学校都有“读书节”、“体育节”等活动平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作为理性思维较浓的数学学科也可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丰富多彩的。

4、我们学校就每年定期举行“数学文化周”和“数学节”等活动,通过数学故事会、数学文化知识抢答赛、数学小巧手制作比赛、数学手抄报比赛及数学文化文艺晚会等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目前我们的数学节和数学文化周活动已成为学校乃至全市有影响的品牌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家长的一致认可与赞扬,《盐城电视台》、《盐城晚报》等媒体还进行了相关报道。  2.成立数学社团组织。  成立数学社团组织可以把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集中起来,设立一个活动平台,提供一个在校园里进行数学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场所,这也是进行校园数学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措施

5、。我校早在2003年就成立了学生社团组织——“智慧树俱乐部”,以俱乐部为载体,通过数学文化活动,让会员们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在校园里构建出浓郁的数学文化氛围,带动全校学生也积极参与到数学文化活动中来,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创立数学专题X站。  我们创立了数学专题X站“智慧树小数X”,也是数学社团组织“智慧树俱乐部”的活动X站。X站设有“学法指导”、“数学文化”等栏目,学生可以随时到X站了解俱乐部活动情况,有什么数学问题可及时到X站交流,我们为X站配备了专门的老师进行在线辅导和维护。目前,X站点击达六十万次,不仅我校的学生,还有更多

6、爱好数学的校外学生到X站来学习数学文化知识、探讨数学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三、校本课程——数学文化建设的生长点  由于受到课堂40分钟教学时间的限制,许多数学史、思想方法、生活中数学的美、数学的信息化资源开发等在课堂上无法与学生共享。因此,我们利用学校校本课程的时间,开发了“数学文化”这门课程,力图拓展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实践,我们开发了校本教材《数学文化的读本》(上中下三册),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数学游戏,感受数学好玩、数学有用、数学是美的,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使这

7、个校本课程成为数学文化建设的生长点。  四、教师素养——数学文化建设的基本点  要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教师必须有“数学文一、学科建设——数学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数学文化的积淀,主要的阵地是在数学课堂。这就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范围、题材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反映现实,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数学的现实和历史,构建充满文化气息的数学课堂。  1.结构化处理:让数学课充盈文化意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反复强调“结构的重要性”和学习结构的重要性。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课程内容进行统整,精心选择和组织“结构化”知识,强化数学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学生

8、理解种种学科知识所拥有的关联性,也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文化的情境性,实现文化的创造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