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黎锦晖的研究之综述

大师黎锦晖的研究之综述

ID:21193597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大师黎锦晖的研究之综述_第1页
大师黎锦晖的研究之综述_第2页
大师黎锦晖的研究之综述_第3页
大师黎锦晖的研究之综述_第4页
大师黎锦晖的研究之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师黎锦晖的研究之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大师黎锦晖之研究综述一、黎锦晖概况黎锦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登上中国乐坛的著名的儿童歌舞音乐作者。他为孩子们所写的音乐作品,从二十年代起即风靡全国,以“美”和“爱”的甘露,滋润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田。这位作曲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确立了中国儿童歌舞剧和歌舞表演曲的新体裁、新乐风,从而为中国儿童音乐创作史增添了新的一页。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他,1910年前他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时便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12年于长沙等师范毕业,先后在北京、长沙、上海、任过音乐教员,机关教员,报刊编辑,文中教员等职。可以说他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山鼻祖,在1927年以一曲《毛毛

2、雨》开创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先河。1927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训练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科学校”。1929年将歌舞社改名为“明月歌剧社”。但是,黎锦晖的艺术道路又是曲折而坎坷的。在他的创作历程中,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值得记取的教训。特别是二十年代后期,他为成年人写出的某些“家庭爱情歌曲”,在三十年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产生过相当消极的社会影响。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黎锦晖的确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研究黎锦晖,充满着挑战,对其公正、客观、合理的历史定位,绝非易举。数十年以来,中国大陆音乐学界对黎锦晖音乐创作和音乐活动产生垢病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最为要

3、者既非其儿童歌舞剧,亦非儿童歌舞表演曲,是他为城市里的成年人、为平民阶层所写的一系列的“新城市小调”。在一个历史阶段被戴上“鼻祖”的“桂冠”,并长期受到“批判”,皆因他的该类作品及其演出实践。二、进化的历史评价回顾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新旧文化艺术交替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面对各种文艺思想、观点,人人都有任意取舍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正是这一时代特点,一方面给黎锦晖的“创新”意识获得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给他带来许许多多的反对、支持、冷漠、热诚各色不同的反响和意见。1、同时代人的不同褒贬①20年代“主流派”的批判由于时代的变换、新旧学术思想的碰撞以及各种复杂的原

4、因,在学界部分文人及政府支持下形成的“主流派”的一片反对声中,给黎氏歌舞音乐的推行造成了巨大的障碍。其批判内容主要是涉及“五四”时期争议最大的“雅俗关系”、“中西关系”的观点与认识问题。黎氏音乐因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触犯了“郑声淫”之大忌而必然受到激烈的围攻。(一)认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出现是中国音乐“不幸时期”的开始;将中国民间音乐视作“淫乐”;批评者为黎氏音乐“充满了小学校”、“垄断了民众”而忧心忡忡。(二)直指民间小调“曲去不正”,黎氏歌舞剧“充满小调精神”,因而“不配充作音乐教材”。(三)将黎氏音乐喻作“吗啡”、“海洛因”,称黎锦晖、梅兰芳都是艺术中

5、国艺术界的“恶化分子”,必须“打到”。(四)主张西西化,反对提倡“中国固有音乐”及“民众音乐”;视山歌、小调为“价廉质劣的音乐”;王光祈、赵元任等也都是批判的对象。2、积极的舆论支持(1)“注重现世思想”如黎锦晖自己写道,《可怜的秋香》——同情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社会贫富不平等现象,《小小画家》——反对封建教育体制,发展儿童个性与才能等。(2)“表人体的活泼、健康与美丽”王人美回忆道:当时的上海,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青年女子大都梳的长辫子,穿长旗袍长袜子,而黎锦晖的女儿短发赤脚,短衣短裙在那些遗老遗少眼里都是伤风败俗,却让受过五四新思潮熏陶的只是青年热

6、情的赞扬。(3)“注重感情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感情教育”是黎锦晖音乐作品题材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黎氏音乐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2、21世纪的重新认识与定位历史的公正,是因时代在前进、文明在进步以及一定时期时政影响的淡化。而对于黎锦晖的重新认识和定位是在一次意义深远的学术研讨活动上。会上,当年与黎锦晖同时代的音乐音乐家周巍峙的即席发言揭示了30年代黎锦晖遭受批判的部分历史背景和原因,他说:“纪念黎锦晖的意义,甚至超过纪念黄自、萧友梅,因为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作曲家:而且过去指名及不指名地、并以各种形式严厉地批评他,就包括我,这是无庸讳言的,我

7、们对过去很多音乐界的情况、历史的发展、人物的研究都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系统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表现的很幼稚。”黎锦晖先生的创作,应该更明确地说是在中国音乐的普及方面,并且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黎锦晖音乐的影响,是很难精确估计的。他以音乐宜传民主思想、平民思想、父爱思想、劳动观念,很深入人心。会议研讨中,与会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靡靡之音”、“黄色音乐”的问题。以往,黎派音乐究竟如何“靡”、“黄”,一般都是人云亦云或望文生义,少有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探讨。青年学者王勇认为:“我们对一个事物,有随时代不同而各异的认知度。我们对“黄色”一词的界定是“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

8、情”而黎锦晖的这类歌曲,其中够得上的似乎没有。梁茂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