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镇建设的方向

生态城镇建设的方向

ID:21205947

大小:5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0

生态城镇建设的方向_第1页
生态城镇建设的方向_第2页
生态城镇建设的方向_第3页
生态城镇建设的方向_第4页
生态城镇建设的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态城镇建设的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城镇建设的方向当前,各地城镇化呈现出稳步快速发展的态势,城镇化也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引擎”。在转型过程中,生态城镇建设也面临着观念更新、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等多重压力和挑战。如果推进方法失当,生态城镇建设就有可能成为资源消耗最多、环境压力最大的生态“黑洞”。这就需要我们深刻把握生态城镇建设的重大意义,借鉴国内外生态城镇建设的先进经验,探索出一条生态城镇建设的新路子。一、生态城镇建设的模式国内外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地结合本地实际,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文明城镇发展模式。(一)“绿色交通”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的主要关键点是提高全体居

2、民的环保理念,养成环保习惯,时时刻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环保的法律法规。如巴西东南部帕拉南州的首府库里蒂巴市,为解决城市中人们过度依赖机动车所带来的局限及环境问题,重视发展绿色交通。库里蒂巴的交通系统最特别之处在于,其道路X没有一个中心节点。该市的道路X络由五条主轴构成,每条主轴线又包括三组平行的道路。每条道路轴线附近得到了高密度开发,从而避免了辐射状交通系统带来的交通拥挤问题。同时,积极推广新型燃料,该市的汽车86%都可以烧乙醇,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循环经济”开发模式。该种模式的典型城市主要有新加坡和日本的北九州,突出表现为重视科学规划。新

3、加坡城市规划中有“绿色和蓝色专题规划”,充分利用有限的国土空间,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日本北九州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兴起。(三)“社区驱动”开发模式。此种开发模式积极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如山东省威海市采用镇驻地辐射型、中心村带动型、村企联建型等模式,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通过公共资源向社区集中、涉农投人向社区倾斜、基础设施向社区配套,着力打造“组织健全、管理民主、

4、设施配套、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农村新型社区,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体系、城乡对接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联动的产业体系。(四)“生态X络”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将制度与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日本早在1919年就制定了《城市规划法》,明确提出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如日本千叶市,在精心规划城市地区的湖泊、河流、山地、森林的基础上,将其与市民交流活动设施紧密结合并辅以相应的景观设计,形成景观特色各异的开放式公园,并将其上升到环保制度层面,确保其持续性。山东省青岛市确定“全城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城市发展战略布局

5、,严格控制不同区域的开发强度,系统实施绿化提升、山体恢复、河道治理、道路亮化等工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城市的形成。(五)“绿色科技”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将生态保护与科学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髙科技为生态城镇建设服务。如西班牙的马德里,大力推进绿色城市建设,要求房地产开发商从楼面设计、材料选择到电气设备配套等方面都进行节能设计。在建筑内部则广泛使用可调式通风系统、节能灯具、空心砖墙、压型钢板等最新技术。为不影响城市绿化率,该城市还要求所有因建筑施工而损失的绿化土地必须

6、100%恢复。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屋顶,推广雨水就地渗入地下等技术,不但能够保温降温,节省保暧和纳凉的能源消耗,而且吸收了大量雨水,减轻市政排水压力,改善了城市生态系统状况。二、生态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建设新型生态城镇是我国解决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它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核心,以“产城融合、集约节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是内地一部分地级城市,以及县城和中心城镇等。生态城镇建设,应立足实际,借鉴国内外经验,大胆探索,从如下方面人手,探索出一条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一)以生

7、态为导向,强化以人为本理念。一是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各级政府应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市民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X络、宣传单等新闻载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塑造科学生活观、消费观、行为观、生产观,以及与此相应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促进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是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倡导中国特色的适度的物质消费和丰富的精神追求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养成健康绿色的良好习惯,低碳居家,低碳消费,低碳出行,将资源节约保护意识融入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通过构建城市绿色产业体系,

8、推动城市绿色消费体系的发展,逐步使我国城镇人均能耗、人均排污量等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