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配合针刺辨治中风验案探讨

经方配合针刺辨治中风验案探讨

ID:21275928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0

经方配合针刺辨治中风验案探讨_第1页
经方配合针刺辨治中风验案探讨_第2页
经方配合针刺辨治中风验案探讨_第3页
经方配合针刺辨治中风验案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经方配合针刺辨治中风验案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方配合针刺辨治中风验案探讨李晶晶?(灵宝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灵宝472500)【摘要】中风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祖国医学治疗木病有多年历史,而且临床效果比较良好。为了进一步探讨经方配合针刺辩证治疗中风的方法,木文就三个验案进行探讨。【关键词】经方;针刺;辩治;中风;验案【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360-02中风也称为脑卒中、脑血管病,主要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以局部祌经功能缺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毡括颅内与颅外动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常见为动脉疾病[1]。木病进展迅速,症状与受损部位有关,缺血性中风一般只会影响受阻动脉脑组织,而

2、出血性中风则会对局部脑组织也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影响整个大脑[2]。近几年,国内越来越的学者将经方、针刺、辩治等措施应用在临床中,显示取得不错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探讨经方配合针刺辩治中风的方法,笔者针对接诊的3例典型验案作如下报告。1.侯氐黑散患者,男性,年龄58岁,近期常有肝火旺盛与气血不足症状。入院一周前感风寒后发生右侧肢体半身不遂,以及恶风寒与言语不利,及时釆取CT检查,显示为脑梗死,故而住院就医,病情得以稳定。目前主要症状表现为右侧肢体功能受限,神疲乏力,以及口唇色淡,伴有苔黄腻、舌淡,脉弦细等,诊断为中风后遗症,治疗建议以养血益气与清泻肝火及祛风散寒通络为主。基于此,医师建议釆

3、取侯氐黑散治疗,同时适当加味处理,具体方剂组成包括各自20g菊花、桔梗,各自10g细辛、桂枝、人参、炙甘草、黄芩,各自15g白术、茯苓、川芎、当归,以及30g防风与9g干姜等,釆取水煎服,共6剂;之后二诊显示症状有所缓解,故而不改变方药组分继续服用15-20剂,同吋采取针刺治疗,选穴主要为太冲、合谷、百会及太溪穴等;三诊显示症状显著改善,同吋生活基本可自理。上药为散,采取开水冲服2个月,每天3次,每次3g,待一年后随访,显示患者的肢体功能也基本恢复正常。按:采取侯氏黑散治疗中风,病机主要为气血两亏、肝火旺盛,冋吋复感外邪等,导致内风型中风。经侯氏黑散治疗后,可达到治风顺本与调养肝脾等功效

4、。此方处理后予以针刺治疗,主要穴位为合谷、太冲等,.其中合谷与太冲属于四关穴,治疗该型中风十分有效,而百会穴针刺后可达到醒脑开窍的效果,太溪穴针刺后可滋肾阴及抑肝阳等。此外,在Ml类研究中笔者发现,对于肝阳暴亢型中风而言,采取此方加味治疗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起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与甘汕三酯等疗效。1.风引汤患者女性,年龄55岁。该病患常常出现血压偏高,偶尔会有头晕耳鸣等。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却突发头晕肢麻,以及言语艰涩、口眼歪斜等症状,入院后及吋予以CT检查,显示为急性脑梗死;确诊后迅速采取抗凝溶栓治疗,并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处理,待病情奋所缓解后转入门诊处理。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可见左侧

5、肢体有一定的活动受限,同吋心烦不安、言语不利,伴冇轻微苔黄厚腻、舌红,脉弦滑数等,确定症状为肝阳上亢与痰火阻络型中风,医师建议采取平肝熄风与泻火通络等方案治疗,遂采取风引汤加减治疗。包括各自15g石决明、桂枝、丹皮、赤石脂、夏枯草,各自30g生石膏、紫石英、生龙、牡蛎,各自10g干姜、大黄等,同样采取水煎服,服药15-20剂,同吋采取针刺治疗,主要为太冲、合谷、百会及太溪穴等穴位,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生活可基本自理。按:根据《金匮要略语释》记载,风引汤重在镇风,主要汇集6种石药清热镇降以镇风,同吋佐以牡蛎与龙骨介类潜纳,可达到大黄导热下行的效果[3】。同吋,在冉雪峰的著作《中风临症效方选注》

6、中提出:风淫于内,狂飙莫测,非得汇集大队石药才能镇降,而兼以佐鱗介潜纳,不克有济。为此,风引汤辩证治疗的主要观点为刚阳上亢或者热盛动风,或者肝火上扰等,及吋予以风引汤治疗,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1.抵当汤患者,男性,年龄58岁,平时身体比较康健,初次入我院诊断与治疗。40天前该患者发生左侧半身不遂,入院后及吋采取CT诊断,显示为动脉硬化型脑梗死,为此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后病情有所好转,趋于稳定。0前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观察与诊断显示其左侧肢体有刺痛与麻木感,同时活动受限,但食可且便调,此外还伴有瘀点、舌质暗及脉涩等,认为该患者属于淤血阻络生风型中风,II为恢复期,建议采取破瘀行血与搜风通络治

7、疗,以抵当汤加味治疗,此方中包括各自6g的水姪、虻虫,各自15g桃仁、伸筋草、红花,以及10g炙甘草与3g洒大黄,采取水煎温服,共计6剂。二诊吋显示疼痛感有明显缓解,故而继续服药,再次服用15-20剂,冏吋予以针刺治疗,主要为太冲、合谷、百会及太溪穴等穴位;三诊时显示左侧肢体基本恢复功能,同吋可独立行走,便将该汤药改为散剂继续服用,开水冲服,每天3次,每次3g,连续服用2个月,随访1年,显示左侧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按:该病患症状为淤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