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辨治慢性胃炎5则

经方辨治慢性胃炎5则

ID:25232111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经方辨治慢性胃炎5则_第1页
经方辨治慢性胃炎5则_第2页
经方辨治慢性胃炎5则_第3页
经方辨治慢性胃炎5则_第4页
经方辨治慢性胃炎5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方辨治慢性胃炎5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方辨治慢性胃炎5则【关键词】慢性病;汤剂;胃炎;中医药疗法  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一般常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亦可表现为无规律性的阵发性或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及嗳气。慢性萎缩性胃炎除上述症状外,可伴有疲乏、消瘦、贫血、腹泻、舌淡等。  慢性胃炎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纳呆、吞酸、嘈杂等范畴。我们采用经方进行辨证施治,收到良好效果,现简述如下。  1小柴胡汤  米某,女,35岁,农民。1989-03-04初诊。胃脘疼痛,胀满不适2年余,加重1周。患

2、者2年来经常胃脘隐隐作痛,胀满纳差,嗳气吞酸,食后加重。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口服中西药物治疗1年余,效果不彰。刻诊:胃脘胀痛,食后尤甚,嗳气则舒,恶心呕吐,纳谷不香,口干且苦,舌质淡红,苔白根厚腻,脉沉弦细略滑。证属胆气犯胃,胃失和降。治宜疏利肝胆,和胃调中。方用小柴胡汤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5g,黄芩12g,姜半夏15g,党参10g,炙甘草6g,八月札10g,枳壳10g,鸡血藤30g,生姜10g,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  1989-03-08复诊:上方进3剂后,脘腹胀痛大减,纳谷增,舌苔根转薄

3、腻,去鸡血藤继服6剂。上方加减共服24剂,诸症均除。改用口服越鞠保和丸、香砂养胃丸以善其后。  按:此案为肝胆气郁,横逆克制脾胃而致。《灵枢·四时气》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方中柴胡推陈致新,疏肝利少阳转枢,升清降浊,阖辟阳明;配党参、大枣益气养血;生姜、姜半夏以降胃气;黄芩清上炎之火,泻胆逆以行疏泄之令;炙甘草培土以疏胸胁结邪,扶正和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黄芩可解痉,能直接松弛平滑肌,并对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有抑制作用[1];甘草有抗酸作用[2];半夏有镇吐作用[2]。

4、因此,选用小柴胡汤治疗本病切中病机,使肝胆气机条达,中州脾胃调合,故病告痊愈。  2乌梅丸(改汤)  颉某,男,38岁,干部。1990-03-12初诊。胃脘疼痛反复发作10年,加重3个月。患病10年来四处求治于中西医,中西药物迭用,病情始终未见好转。3个月前胃脘疼痛加重,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经静脉给药,胃脘胀痛有所好转,其余症状改善不著。经人介绍延余诊治。刻诊:胃脘隐痛,痛时喜暖喜按,脘腹痞满,纳谷不思,干呕时作,嗳气频频,面色萎黄,机体消瘦,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腐上浮薄黄苔,脉沉细

5、数。证属中州阳虚,厥阴犯土,寒热错杂。治宜疏调和中,寒热并调,虚实兼顾。方用乌梅汤。药物组成:乌梅12g,细辛6g,桂枝10g,干姜6g,黄连10g,黄柏10g,当归12g,党参10g,附子10g,川椒5g。水煎服,日1剂。  1990-03-16复诊:服上方3剂后,脘腹疼痛已止,腐苔亦化,嗳气干呕大减,饥而欲食。上方加减共服15剂,诸症消失。改服乌梅丸调理善后。2个月后胃镜复查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消失。并嘱其调情志,慎起居,节饮食,戒烟酒。1年后追访无复发。  按:本案属寒热虚实夹杂之证。由于病程长,前医

6、有清热理气,有温阳补气,或认为久病入络,而用活血化瘀之剂。实为只着眼于症状治疗,而未详查病因、病机,或由于患者服几剂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就改投他医。理气过耗肝阴,清热过损脾阳,致使相火上炎,上热下寒,上盛下虚,因而久治不愈。乌梅为君敛风和络,为之调适于中,将军之官得以缓其暴悍之性;干姜、细辛、附子、川椒、桂枝温中散寒止痛;黄连、黄柏苦降相火;党参、当归补脾胃,益气血。诸药相合,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祛邪扶正,恰中病机,药到病除。  3黄连阿胶汤  屈某,女,42岁,教师。1991-10-17初诊。胃脘时常作痛5年余

7、,加重15日。某医院胃镜检查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经口服中西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经他人介绍来我院门诊治疗。刻诊:胃脘疼痛,伴右胁肋胀痛,每食辛辣食物则疼痛加重,失眠多梦,大便不爽,心烦易怒,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证属阴虚热化,肝气犯胃。治宜滋阴降火,平肝和胃。方用黄连阿胶汤加味。药物组成:黄连10g,黄芩10g,白芍药15g,阿胶(烊化)10g,鸡子黄(冲服)2枚,柴胡10g,青木香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  1991-10-22复诊:服上方4剂后胃脘痛及右胁肋胀痛减轻,失眠多梦好转。去青木香,加

8、佛手10g、生地黄15g。上方加减共服45剂,经胃镜检查,采标本做病理化验,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继改丸药以缓图之。  按:此案因肾阴亏虚,不能涵养肝木,则肝失疏泄,肝气横逆犯胃,故其标在胃,其本在肾。故用黄连阿胶汤加味,标本兼治。黄连泻君火以归根;黄芩清相火以降逆;白芍药、阿胶滋润风木;鸡子黄培土精而滋心液;柴胡、青木香疏肝和胃止痛;炙甘草和中缓急。其病理病机相通,药证合拍,应手而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