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

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

ID:21286850

大小:77.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0

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_第1页
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_第2页
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_第3页
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_第4页
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评价杨丽娜李亚静李永刚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北京102300【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应用外周祌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骨科行下肢手术的79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行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水平

2、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无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的30min和手术结束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水平变化比较(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高于观察组4%(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关键词】老年;骨科;下肢手术;外周祌经阻滞麻醉;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老龄化日益加剧,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的

3、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1]。相关文献报道显示,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龄较大,其机体机能明显下降,存在器官系统功能退行性病变,因此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较低[2],麻醉并发症和风险发生率明显提高。为探宄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木次研究共选取79例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木次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的麻醉效果整理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骨科行下肢手术的79例老年患者进行分组研宄,所有患者均行单侧下肢手术,将苏按照不冋的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45),对照组

4、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在(78-85)岁,平均年龄在(82.8±1.4)岁,体重在(49-70)kg,平均体重在(60.8±8.3)kg,观察组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在(75-89)岁,平均年龄在(82.2±1.6)岁,体重在(50-68)kg,平均体重在(61.2±4.9)kg,疾病类型包括:股骨头骨折24例,膝关节置换28例,粗隆间骨折16例,胫腓骨骨折1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P〉0.05,可以比较。1.2麻醉方法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先开放患者的静脉通道,对患者

5、的血压、心率、心电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常规的监测,对照组行椎管内麻醉,即指导患者行侧卧位,选取患者的L2-3或L3-4椎间隙进行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①腰麻:将0.5%-0.75%的罗派卡因视情况配成重比重或轻比重液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②硬膜外麻醉:将2%的利多卡因3ml试验量缓慢注入硬膜外隙,调节平面视情况追加;③腰硬联合即①+②。观察组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选取不同的神经阻滞方式,如: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股神经加坐骨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等。具体如下:①坐骨神经阻滞:选取后侧入路,患者取侧卧位,穿刺点为股

6、骨大转子和骶裂孔连线的交点冋抽无血注入药液。②股神经阻滞:患者取平卧位,在股动脉外侧lcm处作为穿刺点并进针,当针尖触及到深筋膜下的神经吋冋抽无血注入药液。③腰丛神经阻滞:采取腰大肌间沟腰丛阻滞法,髂嵴连线向尾侧3cm,外侧5cm作皮丘,垂直进针,直达L4横突,然后针干向尾侧倾斜,针尖滑过L4横突上缘,再垂直前进0.5cm,待有明显落空感,表明针己进入腰大肌间隙,冋抽无血注入局麻药。(注:外周神经麻醉药液配方均为:2%的利多卡因10ml+l%的罗脈卡因10ml或20ml+注射用水10ml)。记录患者在麻醉前、麻醉中以及麻醉后的基本生

7、命体征指标变化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min、手术结束吋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变化,分析应用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采用版本为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脉搏血試饱和度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表示,采用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比较不同吋间的平均动

8、脉压、心率以及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变化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无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