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式背后的意蕴——以五台山佛光寺的场所精神分析为例

建筑形式背后的意蕴——以五台山佛光寺的场所精神分析为例

ID:21353733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建筑形式背后的意蕴——以五台山佛光寺的场所精神分析为例_第1页
建筑形式背后的意蕴——以五台山佛光寺的场所精神分析为例_第2页
建筑形式背后的意蕴——以五台山佛光寺的场所精神分析为例_第3页
建筑形式背后的意蕴——以五台山佛光寺的场所精神分析为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建筑形式背后的意蕴——以五台山佛光寺的场所精神分析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形式背后的意蕴一寺的场所精神分析为例以五台山佛光张珏李瑞君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摘要:建筑形式都有其背后的意蕴或旨趣。对于五台山佛光寺来说,是对佛教在山地、宅院及其环境中移情的诠释,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体现。佛寺园林、建筑及寺院本身的特性具有特别的场所氛围,这种氛围带有宗教的特殊性、山地环境的奇特性以及位于自然环境中的寺院院落及建筑的唯一性。所有这些使得其构成的每个元素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性,这种认同性又使得身处其间的人们能够在山地环境下获得独特的精神体验,而这种有意义的体验,即为佛光寺场所精神的体现。关键词:建筑形式;意蕴;认同性;场所精神;

2、建筑作为一种具有实用功能的艺术形式,除了其自身有一定实用价值外,与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可供感受者进行精神体验的“空框结构”,人们可以在这种艺术形式的空框之屮,找到自己感情的共鸣点,寻找精神寄托,或素朴占雅,或自然清新,或简约精致,或新奇怪诞,感受到沉淀其中的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这就是经典的建筑艺术具有永久魅力的原因所在。由于形式是内容(意蕴)的外现,即使相同的内容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形式共同存在。譬如,同样使用功能的建筑就存在着不同的样式或风格,不同的艺术风格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能够在其屮体验到不同的意蕴或汽趣。优秀的建筑一定有其独特性,并与其所处的环境具有很好

3、的契合之处,能够表达出与众不同的意蕴或旨趣。木文以山丙五台山佛光寺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建筑形式背后的旨趣,也就是它所应具有的场所精神。一、环境的独特性1、建筑布局:佛光寺位于佛光山腰,依山而建,高低层叠,殿宇恢弘,建构有序,将体量高大,最为重要的东大殿作为主体位于轴线中央,同时顺应地势条件,随山势起伏,建于轴线终端最高处而起到统摄整个寺院的作用。纵向轴线对称,体现寺院园林的庄重肃穆。而建筑本身也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东大殿建于公元857年,是时间上仅次于五台山南禅寺,位居我国排名第二的木结构建筑,斗拱雄大,出檐深远,典型唐代木结构建筑风格,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

4、国第一国宝”。2、空间结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倡导生命自然的本真状态,道家美学的思想核心是自然,道法自然,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佛教与本土道教相交融,在佛光寺修建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顺应山体地势,局部山地空间狭小,很好地利用陡坡台阶,与僧舍穿插,形成特有的屋面组织形式,巧妙地使地形的特殊性转化为山地空间的独特性,立面高低错落,变化丰富,雅秀天成。3、自然环境:深山占寺,云烟万状,不考虑云雾本身和自然光线照射下投向地而的千变万化的阴影就不足以说明佛光寺的特殊性。“舒卷意何穷,萦流复带空。有形不累物,无迹去随

5、风”[1]一语道破佛家对于烟雨缥缈境界的追求,皎然“状飞动之趣,写真奥之思”[2],落笔看似描写的是云雾,实则是对宇宙的思索,自然变幻莫测,仙境空蒙灵秀,真实之景在半遮半掩屮恍如仙境,与佛经屮的“幻化”,如“以诸有情,自不能知,皆如幻化”(《大般若经•诸法平等品》)相得益彰。拾级而上至东大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千年树龄的油松,居于大殿前方,强烈的仰视角度造就了树木伟岸的精神特质,强烈的动态感使千年油松耸入云霄,营造了一种充满震撼的动态运势,举目仰望,天空通过树木与大地结合,是对天地宇宙和谐的反映,此刻,人在大地上的存在感被诠释成对自然的屈服感,“在原始的宗教心

6、灵中,树即宇宙,由于树使得宇宙能再生,同时总括了宇宙”。[3]二、场域的认同性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萨的道场,相传东汉永平十一年佛教传入五台山。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共同来东方传法,云游到五台山,见这里云雾缭绕,山势恢弘,与佛祖释迦牟尼的天竺灵鸳山和仿,于是建议汉明帝在此修建寺庙。上述建筑轴线、空间结构等人为场所的营造以及自然场所的保护利用,都是佛光寺非他性的体现,个别要素的营造和相互间的关系,使得佛光寺具有独特而明晰的体验感,这种体验感意味着强烈的认同性。有关认同性的认知,可以首先考虑认同性缺失的问题。试想置身于一处完全没有历史文脉继承的场所,完全没有独特性和空

7、间结构特质,人会有被孤立于世之感,与事实空间缺乏情感上的联系。而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群则是统一的建筑群落,具有与山地和互依存的强烈场所意义,并且具有浓郁的宗教特性,人们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产生了相互依存的关系,佛光寺所处之地,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山地原始力量,朝圣者能在其屮体验出自然的神秘性,赋予该处以佛教意义,使位于其屮的人产生敬畏,空间组织被置于其中的人理解为对山的崇拜,暗示天地的存在。佛光寺最深刻的体验是由山势所决定的。阶梯打破了垂直立面,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对纵览全景提供了便利,而位于地势高处的核心建筑地位被认同,这种认同首先归功于地形。苏次,建筑的

8、认同感同样体现在历史文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