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模因论视角下的中英文混用现象

探析模因论视角下的中英文混用现象

ID:21405833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探析模因论视角下的中英文混用现象_第1页
探析模因论视角下的中英文混用现象_第2页
探析模因论视角下的中英文混用现象_第3页
探析模因论视角下的中英文混用现象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析模因论视角下的中英文混用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析模因论视角下的中英文混用现象【】随着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国内英语教育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言语交际中出现中英文混用现象。本文拟从模因论的视角探析模因与语言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英文混用语言现象的形成机制、表达特点及传播途径,以期为解释此种语言现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模因中英文混用基因型传播表现型传播  【】G642【】A【】1674-4810(2012)11-0020-02    近年来,由于国际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英语教育在我国日益普及并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

2、位。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英语词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语言交际中出现了中英文混用现象。例如,新闻标题中直接使用“APEC会议”“价格PK战”等词汇;风行2011年的“hold住”一词及由其衍生出的“hold不住”。这些中英文混用词汇由于时代性强、流行范围广,被大量复制和传播,成为丰富中文表达的一种途径。  一模因理论概述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  1.“模因”的概念  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

3、meme),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Daeme在拼写上模仿了基因的原词gene,词源上它来自希腊语词mimeme(模仿)。牛津英语词典对meme的解释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  2.成功模因的特点  Daore说过,模因的复制不是说词语的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两种。  1.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模因基因型传

4、播  如前所述,思想或信息模式一旦得以传播和模仿(包括在模仿基础上产生的变异)就具有模因性。表达同一信息的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的表现形式可能一样,也可能不一样,但其内容却始终同一。  时下的年轻人会面时通常彼此介绍“这是我的BF(boyfriend)或GF(girlfriend)”,“这是我honey”;约在某地就餐“O不OK”;年末有很多party,大家喜欢一起去K(Karaoke)歌,玩得很high,很happy;职场上经常有人说“小王负责这个case”,“Suecopy了我的idea”等;学生希望考试都能pass;做了了不起的事会被赞“I服了

5、you”;如今没有微博的人很out;春晚语言也很fashion,如“千万别给老百姓找trouble”。这些表达,希望大家都能hold住。  上述中英文混用表达均属于语言模因基因型传播,相同的信息在表达中由不同的形式——意义对应的英文单词代替。这是较为鲜明的中英文混用现象。在笔者看来,还存在较为“隐蔽”的中英文混用表达,即表达中的英文单词由相应的中文译词代替。像沙发、蕾丝、博客、巧克力、可乐、基因、圣诞节等词汇,虽经翻译途径引入中文,但在长期使用中已经为大众接受并广泛传播,进入中文词汇模因库,成为稳定模因。  2.形式相同内容各异——模因表现型传播 

6、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可以将复制、传播模因过程的行为表现看做是模因的表现型。这种类型的模因采用同一的表现形式,但分别按语境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  近期比较流行的中英文混用句式是“××ing”。该语言结构最初出现在一首流行歌曲《恋爱ing》中,词利用-ing这一英语现在进行时态标志性词尾,简单、准确、时髦地表达了“正在恋爱中”“恋爱进行时”这一概念,颇受年轻人喜爱,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XXing”的同构异形体,如“报名ing”“涨价ing”“假期ing”等。  上述结构属于较明显的模因表现型传播,在日常交际中,还有较为“隐蔽”的中英文混用表现型传播。

7、例如美国作家SpencerJohnson的畅销书ovedMyCheese?于2001年在国内发行,其中文译本《谁动了我的奶酪》。此书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其书名《谁动了我的奶酪》也被抽离出其句型结构“谁动了××的××?”按照不同语境需要,衍生出大量同构句。这与雪莱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抽离出的“××来了,××还会远吗?”句型结构形成机制相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