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ID:21411885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1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_第1页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_第2页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_第3页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_第4页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空前发展,高等院校艺术教育随之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国家《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颁布实施,更是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开设、公共艺术教育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法规保障。应该看到,高校在认真领会和贯彻国务院、教育部精神,积极推进艺术教育上还是有成效的,而且学校艺术教育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认识、管理、环境等等诸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的艺术教育还没有像其他学科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公共艺术教育仍然处

2、于高校教育中的“边缘”状态。要切实改变高校艺术教育被“弱化”的现状,有待深入细致地分析和把脉公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和加快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力度,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气息和活力。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公共艺术教育既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所谓公共艺术教育,旨在通过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文学美、艺术美等手段和形式,引导和帮助受教者确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他们的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艺术活动。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3、,有着其它学科无可比拟的功能与优势。(一)公共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美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发现美、鉴别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审美视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崇尚和追求美的人生境界。寓审美教育于公共艺术教育之中,可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需要,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品位和美感体验,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倾向和审美艺术素养,是高校美育工作中一支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审美,漠视或淡化审美的艺术教育活动,就僭越了公共艺术教育

4、的本真,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言而喻。(二)公共艺术教育的益德价值公共艺术教育具有“立德”、“成人”的功用。而这—功能是通过公共艺术教育的基本特性一审美育来实现的。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剧作家席勒曾经说过,没有审美的发展过程,企图达到道德的阶段是徒劳的。这意味着,艺术教育本身就具有道德的价值,成就人的德性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旨归。《乐记》中所提出的“乐者,通于伦理者”,其含蕴也正基于此。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音乐欣赏、绘画、舞蹈、表演、创作等方式,可引导大学生以善为美,形成向善的态度思维和价值取向,明辨是非,趋善避恶

5、,砥砺品性,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道德人格,达到以美导善、“美”与“德”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三)公共艺术教育的启智价值脑科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脑的左右两半球具有各自的属性与功能,左脑以逻辑推理思维为主导,而右脑以形象思维为主导。通过公共艺术教育,不仅可激发左脑和右脑的活动能力,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达到协调和平衡左脑和右脑的作用,深掘大脑的发展潜能,活跃大学生的积极思维,锻炼和开启大学生的智能。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特征。高校公共艺术活动并非以强迫、高压的方式进行的,而是

6、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能动、愉悦、自觉地参与。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激发大学生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向往之情,唤起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感知力、记忆力和理解力,提高大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洞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知识的掌握、智力和能力的发展。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高校艺术学院一门新兴的公共课程,公共艺术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成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支撑,特别是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与合理的界定,因而引发了诸多问题。如,高校教育工更多地从专业的视角出发看待公共艺术教育,重拔

7、高而轻普及、重个别而轻全体、重知识而轻能力、重比赛而轻教学、重活动轻育人等,严重地偏离了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航向,背离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初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一)学科定位的模糊性由于公共艺术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因此,在普通高校的学科体系中,多数高校并未将其视作一个完整的学科加以建设,也未将其与学校的整个课程体系融为一体,在课程定位与学科建设中较为模糊与随意。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科建设缺少统筹规划、学校主管部门缺乏应有的重视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一些高校违背普及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大

8、学生艺术修养的教学目标,拔高学生的技能训练,热衷于竞赛或比赛,将获取名次和奖励看作是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将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科定位湮没在功利主义的泥潭之中。(二)课程管理的松散性有效的课程管理是提升教育效果的前提和保障。然而,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课程管理较为疏松。一方面,在缺乏明确的公共艺术课程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